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

养生之家导读: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处方:人参6g,黄芪15g,白术

10g,生地黄15g,麦冬10g,神15g,酸枣仁15g,柏子仁

15g,龙眼肉15g,当归10g,远志12g,禾10炙甘草15g,

夜交藤30g,合欢皮15g。用法:每日1剂,分别于午饭

后1小时及晚上睡前1小时温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临床疗效

治疗38例,治愈27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

为92.1%

25.png-sy

治验点评

不寐的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内经》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思虑劳倦,伤及心脾,阴血暗耗,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之后肾精耗伤,水不济火,阳不入阴;或心虚胆怯,神不守舍,心神不安;或痰热、实火,扰动心神。不寐虽病因较多,但临床上常以心脾两虚者为多见。主要病位在心,责在心脾肝肾,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精血内耗,彼此影响,致使心失所养而形成顽固性不寐,所以虚证尤多;实证日久,气血耗伤,也可转为虚证。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曰:“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益气养血,滋阴安神是本证的基本治疗方法。方选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增智;白术、黄芪、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生地黄、龙眼肉养血滋阴;麦冬清心除烦安神;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皮能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安神,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显示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均有类同巴比妥类镇静、催眠作用;远志交通心肾而定志宁心,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全方共奏补益气血,滋阴安神之效。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