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1)穴位、针刺方法:①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②操作规程: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8~32号长0.5-3.0寸亳针刺人。a.头面部:头一针:将头顶用十字划区对侧前四分之一45°角线3寸亳针快速进针高频率200次/分钟,捻转3分钟,留针40分钟。可嘱患者活动行走。可用百会,风池,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1.5寸从上而下三段接力刺。面部取人中,下关,人迎,廉泉,地仓,颊车,风池等随症加减,交替使用。b.肢体穴位:根据治痿独前阳明,上肢取肩臂,极泉,手三里,手五里,曲池,合谷,八邪,外关,后溪,下肢取环跳、伏兔、髀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八风。以患则为主,可加刺健侧。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分钟出针,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间歇1周,约3~6个疗程。
(2)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0g,赤芍
10g,川芎10g,丹参10g,当归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6g,僵蚕10g,白术10g,甘草3g。水煎2次,混匀,1剂/天,分2次服。
(3)穴位、针刺方法患者体位操作规程:仰卧、侧卧或府卧,背部躯干穴部位大椎、天宗、脾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等,天枢,大横、关元等,常规闪火,留罐40min,病人舒适为度。白人患者常以此法代替按摩。
临床疗效
治疗36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4.4%。
治验点评
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医家认为其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当益气活血,多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补阳还五汤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旨,方中白术、党参、黄芪大补元气;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地龙、僵蚕通经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大剂量的黄芪能改善脑水肿,增强全身营养状态,并能通过扩张血管作用而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黄芪、党参、丹参、当归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扩血管降血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系统,增加红细胞机械强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徽血管,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还可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增加脑供氧量。诸药合用,疗效显著。以治痿独取阳明为基础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取穴从国内国际来看大致有本研究中的3种(部)取穴。《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上属于脑”,头部经络集中,头皮取穴配合药物,使针刺作用药物作用直趋病所,食药为河流,经络为河床,针灸为疏通河床让源流通过的工具,针刺药物合用可迅速起到兴奋中枢,活跃脏腑,驱动四肢百骸的作用。脏腑为传化水谷,化生和贮藏精气,以浇灌四肢百骸。人体气血精液的运行在脏腑化生之后上达头部,濡润四肢百骸。火罐躯干穴位疗效和头针组无显著差异,有按摩的舒适感,其安全性易被白人接受。随着白人对针灸经穴,药物经方,火罐安全性有效性的不断深人了解。中医针灸从诊所走向医院将为期不远。体针取穴以以治痿独取阳明为依据,以阳经为主,如上肢的肩髑、合谷,下肢的环跳、阳陵泉等,意在恢复肢体功能。诸穴合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