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治疗

养生之家导读:缺铁性贫血系由于某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系由于某种原因使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贫血症状,轻者可无表现,严重者还可出现指甲扁平粗糙、反甲、皮肤及毛发干燥以及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等症状。本病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尤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妇女。

缺铁性贫血的产生与铁摄入不足或需铁量增多,铁的损失过多,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丧失增加等因素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以及各种慢性疾患如虫积、血证等导致肾虚精不化血脾胃虚弱不能生血。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虚损”、“虚劳”、“血证”等范畴。

18.png-sy

【诊断要点】

(一)症状与体征

1.贫血的一般症状:皮肤和黏膜颜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眩晕和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

2.黏膜组织变化引起的症状:口腔炎、舌炎、口角浅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酸缺乏等,有一些患者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煤球、冰块、粉茟、浆糊、石灰、生米等。

3.外胚叶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发皱和萎缩,毛发干燥和脱落,指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有反甲者。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象: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明显。白细胞、血小板多数正常。红细胞呈典型特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1(80u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798,(27n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CHC)<30%。

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中、晚红细胞为主,体积小、胞浆边缘不整,着色偏蓝,骨髓外铁缺乏红细胞,内铁颗粒减少。

3.血清铁<9.0mmol(50kg%);总铁结合力高达400~50mg/L,转运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4mg/L有助于确认。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子大于0.9 mmolLo。

(三)并发症:出血、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宜辨清病因及症候虚实,由脾虚失血,肾虚引起者多属虚;由虫积引起者多属虚中夹实。

(二)治疗原则:扶正佐以祛邪。

(三)分型论治

1.脾气虚弱型

症状: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黄腻、脉沉细。

治法:健脾益气生血。

:::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黄茋30克、炙甘草10克、砂仁6克、木香10克。水煎服。

加减:纳呆者加鸡内金10克、神曲20克;乏力者加黄精15克。

2.心脾两虚型

症状: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倦怠乏力、失眠、纳呆、口唇爪甲淡白、舌质淡胖、苔薄、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茋15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炒枣仁2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加减:脾虚有湿加苍术10克、厚朴10克;纳呆食少者加鸡内金10克、神曲20克;心悸失眠者加阿胶15克(烊化冲)、茯神15克、远志10克。

3.脾肾两虚型

症状:面色晄白、畏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便溏、舌淡、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合实脾饮加减。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5克、制附子10克(煎)、大腹皮15克、厚朴10克、补骨脂15克、肉桂10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6克、鹿角胶10克(烊化)、当归10克。水煎服。

加减:腹泻者炒山药15克、炒扁豆15克;水肿甚者加茯苓15克、猪苓15克。

4.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腰酸腿软、毛发枯槁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归芍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黄3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阿胶10克(烊)、龟板20克(先煎)、当归10克、白芍10克、龙眼肉15克、紫河车15克、杜仲10克。

水煎服。

加减:阴虚发热者加青蒿10克、鳖甲20克(先煎);纳呆者加砂仁、鸡内金10克;目视昏花者加沙苑蒺藜15克、菊花10克。

5.虫积型

症状: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嗜食异物、恶心呕吐、腹胀、肢软、善食易饥、大便溏薄而臭或干结、苔薄舌淡、脉虚弱。

治法:杀虫消积。

方药:化虫丸加减。

处方:炒鹤虱15克、槟榔15克、苦楝根皮0克、胡黄连15克、枯矾10克、芜荑15克、使君子肉15克。(成人量儿童体弱酌减)。也可加量研细末,糊为小丸,每次服10克,日服三次。儿童酌予减量。

按语:本方服半个月后,检查粪便,如无虫卵阳性者,再予辨证论治,施予健脾益气补血等法,以图全功。

附:单方、验方。

(1)鸡血藤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半个月一疗程。

(2)皂矾粉0.1克,开水吞服,饭后服,一日三次,七天为1疗程。

(3)猪肝250克剁成泥状,加调料炒熟食用。此为一日量。

(4)猪血100克、豆腐50克,加调料共炒熟佐餐。

(注:猪血中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血红素型铁,防治缺铁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营养丰富,还含有钾、钙、磷、镁、锌、铜等10余种微量元素,含有人体必需的优质蛋白质。吃猪血后,大便呈黑色,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因为猪血中所含的铁质与人体肠道内硫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后变成硫化铁,粪便就成黑色黏稠发光如柏油样。这应与上消化道出血下行肠道所致的黑便相鉴别。)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补充铁质,但怎样才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这中间还有学问。

一般的说鱼、瘦肉,动物肝脏中的铁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缺铁性贫血患者宜常吃这些食物。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铁的吸收。胃肠道在酸性环境下对铁的吸收利用较多。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大米中铁的吸收率仅1%与肉肝绿叶蔬菜同食吸收率可提高到10%以上。鸡蛋、鸭蛋、鹅蛋、鸽蛋、鹌鹑蛋与绿叶蔬菜、桔子汁同食,其铁的吸收率也可大大提高。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瘦肉、猪肝、菠菜、油菜、冬苋菜、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混合食用(交替食用,对患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是大有好处的。

缺铁性贫血患者还应常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醋。维生素C和食用醋均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心、瘦肉、蛋黄、鱼、虾、淡菜、桂圆、芝麻酱、黄豆、黑豆、芹菜、油菜、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橘子、柚子、无花果等。

缺铁性贫血患者还应积极治疗胃病、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钩虫病等能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