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养生之家导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严重者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

【概述】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严重者搔抓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该病发病率约为2.7%,冬、春干燥季节多发。西医治疗多采用口抗组胺药物,静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及外搽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疗效不太令人满意。若在控制血糖及西医治方基础上采用中医内服外治法,往往收到良效。

11.png-sy

(一)辨证内服

1.血热生风证

症见皮肤焮红瘙痒,剧者搔破后可有血痕,受热痒增,遇冷痒减,伴有口干,心烦等表现,夏季病发,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则: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方药:予止痒消风汤。

处方: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丹参15克,玄参9克,白藓皮30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白蒺藜15克,生甘草6克。

2.血虚生风证

症见:皮肤干燥,瘙痒抓痕,血痂满布,伴有面色无华或头晕,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以养血润燥,清风止痒。

方用:当归饮子。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何首乌15克,当归9克,白芍9克,荆芥9克,白蒺藜15克,火麻仁15克,麦冬9克,黄茋15克,生甘草6克。如失眠者加炒枣仁20克,龙眼肉15克。

3.湿热生风证

症见:皮肤瘙痒,搔抓后可有水疱,丘疹或流水等湿疹样表现。舌红苔白腻或薄黄,脉弦滑。

治以:祛风胜湿,清热止痒。

方药:清风散加减。

处方:荆芥9克,防风9克,羌活9克,蝉衣9克,陈皮9克,苦参15克,苍术9克,茯苓皮30克,白芷9克,枳壳9克,银花9克,生甘草6克。

4.风热久郁证

症见:周身皮肤瘙痒剧烈,病情缠绵,皮肤肥厚呈苔藓样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清热解表,拽风止痒。

方药:乌蛇祛风汤。

处方:乌梢蛇10克,蝉衣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9克,白芷9克,黄连6克,黄芩9克,银花10克,甘草6克,连翘10克。

5.淤血阻滞证

症见:瘙痒剧烈,抓破后乌血流溢,皮疹呈暗红色,散布全身,或凝聚结块或融合成片。舌质暗,苔薄,脉细弦。

治法:活血化淤,消风止痒。

方药:予桃仁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尾15克,赤芍12克,川芎9克,红花9克,桃仁9克,荆芥9克,蝉蜕9克,白蒺藜15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甘草6克。

(二)苦参酒外治

处方:苦参310克,百部90克,野菊花9克,风眼草90克,樟脑125克。

制法:将前四种药装入大口瓶内加入75%酒精(或白酒)500ml,泡七天后去渣加樟脑溶化后备用。

用法:用毛笔刷外涂,每天1~2次,若女性外阴瘙痒,可外用可苦参30克,蛇床子15克,石榴皮15克,明矾15克。水煎洗患处。每日1~2次。

治疗期间:还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沐浴时避免使用刺激洗浴液,避免水温过高。应用中性肥皂而不用碱性肥皂,减少各种皮肤刺激,避免皮肤的过渡搔抓。

八、糖尿病所致胃轻瘫综合征分型治疗

胃轻瘫综合征是一种以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糖尿病者易发生此病。

其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早饱厌食,餐后胀甚饮食减少,反复嗳气恶心干呕或呕吐,体重减轻,甚至胃石形成窥镜检查胃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肝功能B超、X线检查胃无下垂,肝,胆肠,胰,脾均正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排空试验及胃电活动记录均提示胃排空延缓;无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等全身性病变;无腹部手术史。

胃轻瘫综合征患病率较高,相当于中医学“痞满”、“腹胀”、“反胃”等证范畴。

其发病机制不甚明了,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满意。辨证以下四型治疗。

1.胃中积热型

由于喜食辛辣,饮食积滞,运化失职,日久化热而致。症见食后脘腹胀满,痞胀不舒,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涸,面红烦热,溲黄便秘,舌红而干,苔黄厚腻,脉象滑数。

治宜清热除烦,降逆和胃。

方选竹菇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陈皮、竹菇、炒栀子、生姜黄芩、黄连、白芍、枳实、神曲、旋覄花、枇杷叶等。

加减:兼腹胀甚者加厚朴、麦芽;便秘甚者加大黄、芒硝、呕恶甚者加藿香,砂仁。

2.痰湿阻滞型

由于长期恣食生冷、肥甘,使脾失健运,胃失合降,痰湿内生而致。症见早饱纳呆,胃脘痞满,头晕目眩,胸闷恶心。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滑缓。

治宜燥湿化痰,醒脾开胃。

方选二陈汤加味。

处方:苍术、白术、厚朴、半夏、茯苓、白豆蔻、佩兰、陈皮、桔梗、藿香、山楂、麦芽等。

加减:兼脾胃气虚者加黄茋、党参;脾胃阳虚者加干姜、桂枝;气滞者加枳壳、木香;眩晕明显者加天麻、菊花。

3.肝脾郁结型

其病虽在脾胃,但与肝关系密切,由于情绪抑郁,则使肝气失于疏泄,脾胃升降逆乱而致。症见纳差脘痞,便溏体倦,遇事焦虑,胸胁胀闷,常喜叹息,或有干呕。

舌苔白,脉象弦缓。

治宜疏肝理脾,行气和胃。

方选:逍遥散加减。

处方:柴胡、香附、枳壳、白术、当归、白芍、茯苓、陈皮、郁金、乌药、砂仁、苡米等。

加减:兼气郁化热者加姜汁、黄连;胃气上逆者加半夏、生姜;脾胃气虚者加黄茋、党参。

4.脾胃气虚型

由于素体脾虚,中气衰退,恣食生冷甘肥,或病中过用寒凉,损伤脾胃而致。症见食少纳呆,脘痞满闷,饥不饮食,便溏,神疲肢倦,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缓弱。

治宜补脾健胃,升阳益气。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黄茋、党参、白术、升麻、柴胡、枳壳、陈皮、苏叶、山药、鸡内金、炒麦芽、焦山楂等。

加减:兼脾胃阳虚者加干姜、桂枝;胃阴不足者加石斛、沙参、麦冬;心血不足者加当归、丹参;痰湿者加半夏、茯苓。

同时还要注意自我调节,尽量做到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定时定量,勿过饥过饱,少吃辛辣,生冷肥腻;加强文体活动,身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