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偏方大全

养生之家导读:小儿白天如常,人夜则哭闹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小儿白天如常,人夜则哭闹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夜啼多见于周岁以下婴幼儿和新生儿: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

至于饥饿、口渴等正常生理需求,或尿布潮湿、蚊虫叮咬等外界不良刺激而引起的啼哭;尚有在发烧、伤乳等凡能导致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啼哭,都不属于本病范畴.

22.png-sy

惊恐:小儿受过惊吓,睡中突然惊醒,哭闹不安,啼声尖亮,依偎母亲怀中.

心热:小儿佼啼,见灯光加剧,睡喜仰卧,伴有烦躁不安,小便黄,而赤唇红,常大便十结.

脾寒:小儿啼声低沉,断断续续,睡时喜俯卧,平素手足偏凉,食欲较差.大便稀.

【偏方一】木香茜香苏叶汤

【来源】《中国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广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苏叶6克

【功用】散寒祛湿,行气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及小儿睾肿胀(鞘膜积液).

【用法】用水浸泡诸药10分钟,再煎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按】本方治疗症属寒湿而见腹部欠温,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偏方二】定惊汤

【来源】民

【组成】生龙齿15克,蝉3克,钩藤6克,茯苓10克,莲子肉10克,珍珠母15克

【功用】健脾安裨,镇心定惊.

【主治】小儿夜间啼哭,惊惕不安,胆小善惊.

【方解】茯苓、莲子肉健脾.生龙齿、蝉衣、钩藤、珍珠垬镇惊安神.钩藤含多种吲哚类生物碱,水煎剂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钩藤乙醇浸液能制止豚鼠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并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三】壳皋茯苓汤

【釆源】《中國中医儿科金方选编》

【组成】党参3~6克,茯岺4克,陈皮3克,白芍6克,蝉蜕4克,钩藤4-6克,菊花3~6克,木香3克,甘草3克

【功用】拉气健胂,镇惊安神.

L.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每日剂,水煎两遍合药液约50-100毫升,频频喂服,一殷服2-3剂可愈.

【按】党参、茯苓、陈皮、木香理气健脾,白芍、蝉蜕、钩藤、菊花平肝镇惊安神.

【偏方四】炮美艾叶汤

【来源】《小儿常见病偏方》

【组成】炮姜3克,艾叶3克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5次.

【按】睥寒之小儿夜啼.

【偏方五】干姜良姜粳米粥

【来源】民间.

【组成】千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先煎干差、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按】木方对于因脏虚所致的小儿啼有效.

【偏方六】朱砂五倍子数剂

【来源】《屮国中医儿科金方编》

【组成】朱砂0.5克.五倍子1.5克

【功用】养心敛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两药共研细末,再与适量捣烂的陈细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肚脐中,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一般2~6次可愈.

【偏方七】天麻蝉衣汤

【来源】民间.

【组成】天麻3克,蝉衣3克

【功用】平肝息风,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方解】天麻、蝉衣具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蝉衣含大量甲壳质,并含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惊厥作用,能对抗士的宁、可卡因、菸碱等中枢兴奋药引起的小鼠惊厥死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偏方八】花椒干萋數剂

【来源】民间

【组成】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把

【功用】温中补虚,镇惊安神.

【主治】脾脏虚寒所致小儿夜啼

【用法】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至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偏方九】蝉蜕簿荷煎

【来源】民间.

【组成】蝉蜕3个,海荷1.5克,槟榔3克,枳壳3克、灯芯草10根.

【功用】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个月小儿用量.

【偏方十】安神汤

【来源】民间.

【组成】百合6克,合欢皮6克,远志3克

【功用】养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水煎服.

【按】百合、合欢皮、远志均入心经以养心安神

【偏方十一】黄连乳汁

【来源】民间.

【组成】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功用】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屮调入食糖.

【按】本方主要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