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本病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塞,鼻痒,啧嚏、流清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为多见,无明显季节性,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为间歇性发作。
本病的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先调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
属中医学“鼻鼽”“鼽嚏”范畴。
【诊断要点】
1.症状可轻可重发作时间可长可短,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突然发作鼻塞,鼻痒,喷嚏,流大量清鼻涕。可作为一般诊断依据。
2.发作时检查:可见鼻黏膜淡红,苍白或暗灰色,水肿,以下鼻甲为甚。鼻窍内可见凊稀鼻涕,间歇期鼻黏膜可恢复正常。但病史较长,反应较剧烈的患者则可见鼻黏膜极度苍白,水肿,甚至鼻黏膜可呈息肉样变或开成鼻息肉。
3.本病应与伤风鼻塞鉴别,后者多为传染病史发病渐起,消失亦慢,需数天而愈,全身症状较重,发热恶寒,头痛等。鼻黏膜充血,红肿,鼻涕性变为脓性。
4.其他检查:分泌物凃片检査,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増多,若有细菌感染,则嗜酸性的细胞减少或消失,而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对食物过敏的病人,鼻分泌物中可见肥大细胞。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其病主要在肺,其本在脾肾。
(二)治疗原则:温补肺脏,祛散风寒为主,兼脾气虚则宜健脾益气补肺,兼肾气虚应温肺补肾纳气。
(三)分型治疗
1.肺气虚弱,感受风寒型
症状:鼻窍奇痒,喷嚏连连,继则流大量凊涕,鼻塞不通,嗅觉减退,全身伴倦怠懒言,气短音低,或有自汗,面色咣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鼻窍肌肤苍白水肿,鼻甲肿大以下甲为甚。
治法:温补肺脏,祛散风寒。
方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布包)白芷10克,薄荷6克。水煎服。
加减:鼻塞较重,鼻肌膜苍白者,可加川椒10克,木香10克,菖蒲10克等芬香行气通窍药物;喷嚏多者加地龙10克,蝉衣10克,全蝎6克等虫类药以止痉镇嚏;鼻流凊涕量多难止者,可加五味子10克,金樱子30克,乌梅10克,以敛肺止涕。
按语:本型即过敏性鼻炎病者中新患急炎而表现为外感风寒。故治疗上当采用治标之法,先清解外感表证,待外感表证清解一周,方考虑补肾疗法。
2.肺脾气虚,水湿泛鼻型
症状:鼻塞、鼻胀、鼻痒、喷嚏、鼻流凊涕而淋漓,嗅觉迟钝常反复发作,且平素常感头昏头重,神昏气短,怯寒,四肢困倦,纳呆便溏,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或有齿印,苔白,脉濡弱。鼻肌膜色淡红或苍白,水肿甚或息肉样变。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敛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甘草6克,五味子10克,诃子15克,黄芪15克,辛夷花15克,水煎服。
如此型鼻鼽见于小儿,用药不宜过于辛燥,因小儿本质柔弱,临床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既能补脾益肺,又能理脾渗湿。
加减:喷嚏多者加蝉衣6克,地龙10克以祛风宣肺镇噎,鼻流凊涕不止者加浮小麦10克,诃子10克,糯稻根15克,以敛阴止涕;脾虚湿困重者加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海藻10克,以利湿除涕。
按语:此型多见于十二岁以下的患儿,经常流鼻涕鼻肌膜水肿较甚,反复不愈,或伴有哮喘发作,家属往往有同类变态反应病史。
3.肾气亏损,肺失温煦型
症状: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时间较长,清涕难收,早晚较甚,鼻鼽多为长年性,平素颇畏风寒,甚则枕后项肩背亦觉寒冷,四肢不温,面色濙白,精神不振或见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小便凊长,夜尿多,或形体虚弱,眩晕耳鸣健忘少寐或见五心烦热,舌质淡脉沉细弱。鼻窍肌膜苍白水肿。
治法: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纳气镇嚏;肾阴虚者宜滋养肾阴。
方药:偏肾阳虚宜温肺止流丹加味。
处方:人参10克(党参30克代)荆芥10克,诃子肉15克,甘草6克,桔梗6克,鱼脑石10克,胡桃肉10克,肉苁蓉10克,伏盆子10克,金樱子15克,蛤蚧10克。
偏肾阴虚者:用滋养肾阴的左归丸。生地20克,山药,枣皮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各15克,川膝10克4.肺经热郁型
症状:鼻胀塞,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凊涕或兼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脉弦或弦滑,舌质红,苔白,鼻下甲肿胀,色稍红或紫暗。
治法:清宣肺气。
方药:辛夷清肺饮。
处方: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桑白皮15克,辛夷花15克,枇杷叶10克,升麻10克,百合20克,麦冬15克。水煎服。
加减:如有湿浊积聚鼻窍,见苔白腻或黄腻,鼻窍肌膜肿胀甚者,可加车前子15克,泽泻15克,海藻10克,佩兰叶10克,川黄连10克,大白10克,以利湿散结,喷嚏特多者可加地龙10克,蝉衣10克,全蝎10克等虫类药拟止痉镇嚏;鼻流凊涕多而难止者,选加五味子10克,金樱子15克,诃子15克,乌梅10克,以敛肺止涕。
按语:此型为热郁之鼻鼽,临床上比较少见,常发生于遇热或食燥热辛辣之物时。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葱白滴鼻液;以葱白汁为主,有辛散风邪通窍之功(2)碧云散吹鼻,每日3~4次。(碧云散:由鹅不食,川芎,细辛辛夷花青黛组成)具有芳香行气通窍散邪解毒之功(3)荜菝:适量研末,每用少许吹鼻内。取荜菝辛散风寒之功。
2.单方、验方
(1)棉根皮10克,丝瓜络10克,白芷10克,大枣5个,水煎服。
本方有益气祛风透络通窍作用。
(2)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茜草10克,银花15克,水煎服。
(3)桂枝汤加味方: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方)《新中医》1978年1期)处方:黄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桂枝10克,白芷15克,炙甘草10克,蝉蜕10克,葶苈子15克,生姜15克,红枣5枚。僵蚕10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
加减:鼻流稠涕色黄者加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鼻流凊水难以休止者,加五味子诃子,乌梅各15克以收涩止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