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生物,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而致病,其感染和发病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皮诊特点为:米粒大或黄豆大小扁平而隆起的丘疹。好发于青年男女,无明显自觉症状。故又称“静扁平疣”。
扁平疣好发于面部和手背,呈淡红色或褐色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质坚,有时沿抓痕排列成线状。大都无自觉症状,少数有轻度痒感。患扁平疣虽不痛苦,但多发于青年人,故求治心切。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外受风热毒邪,内有肝热ニ者相搏,郁于肌肤发为本病。属中医学“扁瘊”范畴。
【诊断要点】
1.皮疹为米粒大小到黄豆大小,扁平的,圆形或椭圆形丘疹,表面光滑,呈浅褐色或正常皮色。
2.数目较多,散在或群体,偶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
3.好发于青少年,以颜面,手背及前臂为多发部位。
4.病程缓慢。时或突然自行消失,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辨证重在肝热,肝热则致气血失和,易为外邪侵袭,而使肌肤不荣。
(二)治疗原则:散风平肝,清热解毒养血润肤。
内治法:
方药:大青苡仁汤加减。
处方:代赭石3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紫草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加减:病程时间长,皮疹色暗,伴舌有淤斑者加红花10克,莪术10克。
按语:本型在扁平疣发病中属较常见的型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皮疹情况及兼症,辨证偏于肝热还是血热,血淤予以不同的治疗。
附:单方、验方。
方一:生牡蛎30克,煅牡蛎30克,黄柏10克,赤芍15克,桑叶30克,紫草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方二:苡仁60克,煮粥食(空腹服用加白糖)一日量,连服一个月。
方三:马齿苋60克,紫草30克,败酱草30克,板蓝根3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半个月为疗程。
方四:扁平疣方:板蓝根30克,大青叶30克,虎仗15克,苡仁30克,莪术10克,苍耳子15克,赤芍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1剂,10天一疗程。
方五:绿豆50克,熬汤加白糖或少许食盐调服。日一次顿服。
半个月为一疗程。可服1~2疗程,疗效满意。
方六:桑叶、野菊花各15克,蒲公英,土茯苓各30克,大青叶,马齿苋各30克,熟大黄,赤芍,红花各9克,灵磁石,生牡蛎各30克。
方七: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克,大青叶15克,紫草,败酱草各15克。水煎服,日1剂。半个月为一疗程(扁疣验方)。
方八:消疣冲剂;紫草10克,苡仁50克,板蓝板、蒲公英各30克,白蒺藜、防风、苍耳子各15克,生甘草10克。日1剂,水煎服半个月一疗程。
外治法:
(1)苦水散:苦参、板蓝根,木贼草,香附,苡仁,煅牡蛎各30克,红花10克。
制法:用水1000毫升,煎浓计成100毫升,再加水片玄明粉各5克溶化,瓶装备用。
取药汁外搽患处,日数次。
(2)蝉肤白花酊(验方),红花10克,地肤子20克,白藓皮20克,明矾,蝉蜕各30克。制法:丹药碾成粗末,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5~7天,过滤去药渣留药汁,瓶装备用。
用法:用棉签醮药汁往返搽患处,日5~6次至全愈。
按:对扁平疣的治疗,最好是内治和外治同时进行,疗效是满意的,是能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