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初产妇,产后3~4周,发病前一般先有乳头破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继而在乳房某一部分出现肿胀疼痛,患处有压痛的硬块,表面皮肤红热,同时伴有全身寒战,高热,倦怠不适,白细胞计数增加及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学称为“乳痛”。其病因病理可分为二个方面:其一,乳汁淤积;因乳头破碎,乳头畸形或内陷或乳汁分泌过多,或小儿口中热之气,或因毒邪外袭,均可使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脓而成痈肿。
其二,肝郁胄热;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或产后饮食不莭,胃热壅滞,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乳痈;因发病时间和病因不同,可分为:在哺乳期发生的,多外吹乳痈;在怀孕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不论男女老少,与哺乳等无关而发生的,名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为多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辨证时应分清寒热虚实。早中期偏热,偏实,后期偏虚偏寒。
(二)治疗原则:早,中期宜清热解毒,并注意疏肝通乳透脓;后期宜气血双补,托里透脓。
(三)分期论治
1.乳汁郁积期(初期)
症状: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有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有胃寒发热,头痛胸闷不适,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处方:全瓜蒌30克,牛蒡子15克,天花粉15克,柴胡、黄芩、栀子、皂角刺、青皮各10克,陈皮10克,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生甘草10克。
2.成脓期(中期)
症状:肿块逐渐增大,皮色焮红,疼痛加重,壮热不退,口渴喜饮,舌苔黄,脉弦数。已有化脓趋势,若壮热十余天不见减轻,硬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时,是属成脓阶段,患于乳房深部(乳房后位)的乳痈,常需穿刺确诊。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
处方: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炮甲珠10克,皂角刺10克,川芎10克,银花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水煎服。
3.破溃期(后期)
症状:破溃出脓后,一般热退,肿消痛减,逐渐愈合。若破溃后,浓汁不畅,肿痛不减,身热不退,属脓液波及其他乳络,而成“传囊”之变,亦有破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愈合较慢。
治法:托里排脓。
方药:四妙汤。
处方:炙黄芪30克,当归10克,银花30克,炙甘草10克。
若溃后身热不退,肿痛不减,为余毒未尽,而成传囊之变,宜参照初起,成脓期治法。
(四)外治
1.初起
(1)乳房按摩:先在患侧乳房上涂少许润滑油,患者或术者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乳络方向施以正压,将郁结的乳汁逐渐推出。按摩同时可用手轻提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乳络。若在按摩前先做局部热敷,其效果更好;也可用梳背按摩,在乳房涂抹油少许,然后用烤热的木梳轻轻按摩患部,继向乳头连续推赶,使乳络痹阻疏通,积乳排出。
(2)外敷:局部皮色不红,胀而微痛,宜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汁,鲜蒲公英叶捣汁调敷患处,每日3~4次。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2.成脓
(1)脓肿形成,宜切开引流,应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开口,以免损伤乳络。
(2)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管穿刺抽脓后,外敷金黄散或金黄膏;或用火针排脓,一般用三棱针烧红,在波动明显距乳晕较远低垂部位刺入脓腔,稍加移动将针拔出,待脓出后,疮口内插入拔毒祛腐捻。
(3)溃后:八二丹或九一丹药捻,外敷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其他疗法:单方、验方。
(1)热牛蒡子15克,青皮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日1剂。
(2)露蜂房30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日1剂。
(3)赤芍30~9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1剂。
(4)消导化积汤(治乳痈初期,郁乳期)(经验方)
处方:山楂30克,麦芽30克,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神曲、连翘衣各15克,蒲公英30克,炮甲珠10克。
日1剂,水煎服。五天为一疗程。
(5)清热通络散结汤。(治急性乳腺炎初起经验方)
处方:柴胡、黄芩、全瓜蒌、赤芍、丝瓜络各15克,蒲公英30克,青陈皮、连翘、王不留行各10克,大贝母、天丁各10,水煎服。日1剂,为一疗程。
加减:哺乳期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漏芦各10克,路路通10克。
产妇不断乳及断乳后乳汁壅胀者加生山楂生麦芽各30克,有肿块者加当归20克,化脓者加炮甲珠10克,偏于气郁者枳壳10克,川楝子15克,偏于热者加生石膏30克,生地黄15克,产后恶露未尽者加当归15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
外用药:芙蓉膏外敷,每时换药一次,至肿块消散为止。
(6)活血消痈方(本人自拟验方,主治:急性乳痈方)
处方:当归15克,丹参30克,制乳没各6克。甘草10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全瓜蒌20克,香附米15克,青陈皮各1克,炮甲珠10克,天丁片10克。连翘衣15克,银花藤30克,白芷10克,红花6克水煎服,日1剂。3剂为1疗程以肿块消散为度。
外用:消核膏外敷患处,两天换药一次,(消核膏为本人的秘验方)。由北细辛、猪牙皂、山奈等分研细末。用油膏(凡士林也可)调匀。(药5:油10,调成油膏封闭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