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前)便血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养生之家导读:经行便血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出现大便出血,经后即愈,周期性发作者,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概述】

经行便血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出现大便出血,经后即愈,周期性发作者。《竹林女科证治》有“差经”一症,指月经来潮时血从大小便俱出的病症,《竹林女科秘方考》又有“错经“之名,指经行吐衄和经行大小便下血的病症;《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称之为“踵经”《养血宝》称“蹉经”,《妇科指时》称“蹉理症”,《女科备考》称“蹉缠”;《叶氏女科证治》中:“经从大小便俱出,名曰“差经”。

23.png-sy

【病因病机】

本症多因平素过食辛热燥血之物或恣饮酒浆热郁肠中,大肠与胞宫并域而居,当经行之前,胞中气血俱盛,引动肠中郁热,因而迫血下行。

【辨证论治】

1.胃肠郁热经行便血

症状:经前或经期大便下血,色深红或鲜红,或面赤唇干,咽燥口苦,经来量少,色紫红,质黏稠,甚或经闭不行,大便干小便黄舌红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凉血,调经止血。

方药:用约营煎《景岳全书》。

处方:生地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续断15克,地榆炭30克,槐花炭30克,乌梅15克,荆芥炭10克,炒栀子炭10克。

2.脾失统摄经行便血

症状:经期大便下血,血色暗淡肢倦神疲,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心悸,少寐或食少便溏,四肢欠温经行提前而量多,经色暗淡,舌淡白或有齿痕,脉细缓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选用归脾汤或黄土汤。

处方:黄土汤方:灶心黄土30克,甘草10克,生地15克,附子6克,阿胶15克,黄芩炭15克,地榆炭30克。

归脾汤加槐花炭,地榆炭各30克,黄芩10克,白芍20克。

附:《叶氏女科证治》载“经行大小便出”。

治则:解其热毒,顺其阴阳。

方药:用分利五苓汤加味。

处方:猪苓15克,泽泻15克,白术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阿胶15克,白头翁30克,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

附《中医临证备要》经行便血方:

(1)补血汤:生黄芪,当归身,白芍,白术,杜仲,荆芥炭,炮姜炭,贯众炭。

(2)顺经两安汤:当归,白芍,熟地,枣皮人参(党参)白术,麦冬巴戟天,荆芥炭,升麻,地榆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