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与方法、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那么,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与方法、经验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血热妄行型:此型患者发病前多有外感史,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药用生地黄10g,杭白芍20g,牡丹皮10g,麦冬10g,元参10g,茜草根20g,连翘10g,金樱子20g,芡实10g, 生侧柏叶20g, 藕节20g。此型主要为急性ITP, 多见于儿童(药量需酌减)。经治疗后效果明显,血小板计数恢复较满意,且大多数不易复发,只有极少数患者病情缠绵难愈。②脾肾阴虚型:本型病人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由血热妄行型转化而来,治以滋阴降火、清营凉血。药用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0g,丹皮10g,麦冬10g,杭白芍20g,元参10g,乌贼骨20g,小蓟20g,茜草根20g,金樱子20g,芡实10g, 连翘10g。此型为ITP的常见证型, 多见于青壮年, 尤其是青年女性,有些是应用激素治疗后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上升不稳定,波动性较大,有时尚受情绪因素的影响。③心脾两虚、气不摄血型:此型病人起病缓慢,病程常超过1年,治以补气养血、补脾摄血之法。方用当归10g,白术10g,太子参15g,云茯苓10g,远志10g,茜草根20g,连翘10g,金樱子20g,芡实10g,炒枣仁30g,菟丝子15g,夜交藤15g,陈皮10g, 半夏10g, 焦三仙30g。此型是慢性ITP最多见的证型,约占所有病例的48%,尤其是病程长者此型越多,可能与患者长期慢性失血而继发缺铁性贫血有关。用药后患者常首先自觉症状改善,各种出血现象的减轻要早于血小板计数的回升,但此型患者劳累后易复发。

【临床疗效】

25例病人在治疗1个月及半年后分别按以上标准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对比和统计。治疗1个月后,显效5例(占20%),良效8例(占32%),进步7例(占28%),无效5例(占20%)。治疗半年后,显效14例(占56%),良效7例(占28%),进步2例(占8%),无效2例(占8%,因其未坚持治疗)。

【治验点评】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研究报道颇多, 对于提升血小板、减轻出血、消除紫癜的有效药物的研究亦较多。笔者在参与治疗此25例ITP病人的过程中发现, 各型病人用药中均可加入金樱子、芡实、茜草根和连翘这4味中药,取效显著。临床研究发现, 在服用泼尼松治疗ITP过程中可出现阴虚血热的表现,而在泼尼松减量或撤除之后又会表现为脾肾阳衰。动物实验已证实,若将滋肾阴药与激素在治疗早期同用,补肾阳药与激素在治疗后期同用均有取得最佳保护肾上腺皮质免受抑制的效果。临床ITP患者常因激素治疗无效或呈激素依赖状态,故多见肾脏失调之象。金樱子、芡实两药合用平补肾之阴阳,且兼补脾之功,故在疾病早期、后期均可取得立竿见影之效。依据现代药理研究,连翘所含的路藤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故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茜草根止血试验表明,其可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提取物茜草萘酸苷Ⅰ及Ⅱ均有升高外周血白细胞的作用,茜草双脂对因放疗、化疗、慢性苯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