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大肠痈医案大全

养生之家导读:大肠痈,病名。发于位多因大肠痈疽相连结之化脓性感染。大肠痈怎么治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老中医治疗大肠痈医案大全。

大肠痈

魏长春医案

病者:周荣甫君,年四十一岁。业商。

初诊:一月二十五日。

病名:盲肠痈。

原因:饱食之后,遽作剧烈劳动,致食物侵入盲肠,积久不运腐败,酿成肠痈。

证候:少腹疼痛,已将一月。近日加剧,有红肿发热之象,按之极痛,右腿不能屈伸。脚胫红肿,形寒壮热,面白盗汗,胃呆,吐泻不纳。

诊断:脉数,舌质淡白。脉象数,是盲肠酿脓,舌质白,乃血液受伤,真虚邪实,治颇棘手。

疗法:活血通肠,解毒排脓为主。

炳按:凡大肠生痈,卧时右足届不能伸,小肠生痈,左足屈不能伸,伸则肠吊痛异常,以此为辨。

处方:当归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冬瓜仁三钱,米仁八钱,银花三钱,丹皮二钱,杜红花三钱,桃仁三钱,参三七一钱(研吞),蒲公英五钱,生黄芪五钱。

次诊:一月二十六日。

二便通畅,腹痛未已,潮热略退,昨寐尚安,足胫酸软。脉缓,舌红,前方既已奏效,仍宗原加减。

次方:银花三钱,生甘草一钱,蒲公英五钱,桃仁五钱,杜红花三钱,生黄芪五钱,丹皮二钱,赤芍三钱,当归尾三钱,枳壳一钱,淮牛膝三钱。

二诊:一月二十七日。

脉缓,舌红,热退,胃强,腹痛较瘥,腿胫届伸已利,脚面溃烂,毒从外泄,病势减轻,用扶元败毒法。

三方:生黄芪五钱,防风一钱,炒白术三钱,当归三钱,生米仁八钱,川牛膝三钱,丹皮二钱,银花三钱,生甘草一钱,白芷二钱,杜红花三钱,木瓜二钱。

四诊:一月二十九日。脉缓,舌红。胸腹满痛,脚面溃烂流脓,寒热未尽,肠道传导失职,积滞未清。用宣通法。

四方:陈皮一钱,制半夏三钱,带皮苓四钱,生甘草一钱,参三七一钱,香附二钱,川楝子三钱,元胡索三钱,炒白芍三钱,泽泻三钱,当归三钱。

效果:服后,寒热退,脚上脓水减少,渐痊。

炳按:盲肠痈。亦当清热化毒,润大便为要。(《慈溪魏氏验案类编初集》)。

翟青云医案

管守仁,年三十二,患腹疼,请余诊疗。诊得关脉犯芤,右腿难伸,少腹右生一疙瘩,大如覆碗,疼痛难忍,日轻夜重,饮食减少,寒热交作。告伊曰:“书云:大肠痈者,右腿难伸”。又见芤脉,《脉诀》云:关内逢芤肠胃痈。以脉证合参论,确属大肠肿无疑。急服苡仁大黄汤。脓从大便出者顺,若少腹攻开口者为逆。伊谓余言过缓,急求速愈。赶开封美国医院调治,西医用利刀将疮开四辦,疮口大似碗许,每日三次洗之,然后上药。此疮开五日后,少腹之上又起疙瘩三枚,大如核桃,遂又尽开之,每日出鲜血碗许,由此饮食大减,凶证齐现,不得已出院。又请中医调治,百方无效,不数日而殒。由此看来,西医精于有形,略于气化,不知阴阳进退消长之机,所以治内生之疮,多不愈也。(《湖岳村曳医案》)。

巢渭芳医案

体本虚弱,湿火又旺,腹痛右半较甚,延今一月,并不寒热,苔白灰干,腰拆不直,此大肠痈也。进化瘀导滞法。当归、生苡仁、粉丹皮、乌药、桃仁、怀牛膝、白芥子、青皮、红花、赤芍、生草节、银花、两头尖。复诊时未见增损,腰腹之痛如前未减,再宗前方进取。生川军、生草、炙甲片、新会皮、桃仁、赤白芍、银花、通草、白芥子、当归、怀牛膝、象贝母、两头尖,服六剂效。(《巢渭芳医话》)。

其他医案

(大肠痈)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人以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谁知是大肠生痈耳!大凡腹痛而足不能伸者,俱是肠内生痈耳。惟大肠生痈,亦实有其故,无不成于火,火盛而不散,则郁结而成痈矣。然而火之有余,实本于水之不足,水衰则火旺,火旺而无制,乃养成其毒,而不可解。然则治之法,又何必治火哉,壮水以制火,则毒气自消。方用清肠饮。

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地榆一两,麦冬一两,元参一两,生甘草三钱,薏仁五钱,黄芩二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少止,二剂而足可伸,再二剂而毒尽消矣。

此方纯阴之物,而又是活血解毒之品,虽泻火,实滋阴也,所以相济而相成,取效故神耳。倘不益阴以润肠,而惟攻毒以降火,则大肠先损,又何胜火毒之凌烁哉,毋怪愈治而愈不能效也。

人有大肠生痈,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脓血,肛门如刀割,此肠痈已经溃烂也。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虽然,不能食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炽而然者,又不可因其不能食而弃之也。大凡生此各种痈疮,俱以有胃气为佳,无胃气,毋论阴毒阳毒,多不可救。故治阴疽之病,断以扶胃气为第一法,而少加之败脓祛毒之药,则正气无伤而火毒又散。今大肠痈破,而致饮食不思,则胃气已尽绝,大危之症也,不急补胃,惟治痈,必死之道也。方用开胃救亡汤。

人参一两,金银花二两,山药一两,生甘草三钱,薏仁一两,元参一两,白术一两,山羊血研末,一钱。

水煎调服。一剂胃开,二剂脓少,三剂痛止,四剂全愈。

此方全去救胃,而败脓祛毒已在其中。妙在金银花虽治毒而仍滋阴之药,为疮家夺命之物,军乃至仁至勇之师,又得参术以补助其力,即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渴,且善通气,引诸药入痈中解散之,乃向导之师者也。合而治之,则调合有人,抚绥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自然胃气大开,化精微而辅输于大肠也。倘胃气未伤,服之尤奏功如响。万勿疑畏,不用此方,枉人性命耳。

人有大肠生痈,小腹痛甚,淋漓不已,精神衰少,饮食无味,面色痿黄,四肢无力,自汗盗汗,夜不能卧,人以为火盛生痈也,谁知水衰不能润肠耳。夫大肠之能传导者,全藉肾水之灌注。今因醉饱房劳,过伤精力,大泄其精,遂至火动而水涸,又加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乖违,湿动痰生,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痈也。然则生痈之先,本是肾水不足,痈溃之后,又复流其水,是因虚而益虚矣。若作阴毒治之,鲜不变为死症。必须大补其肾水,而并补其脾胃之气,则脾胃化精,生水更易,枯涸之肠,一旦得滂沱之润,自然淹足,不必治痈而痈已化,气血足而肌肉生也。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二两,山药八钱,牡丹皮六钱,山茱萸八钱,茯苓三钱,泽泻一钱,人参一两,黄芪五钱,麦冬一两。

水煎。连服数剂,腹痛止而精神健,前症顿愈。

此方六味以补肾水,加人参、麦冬、黄芪以补脾胃之土,土旺而肺气自旺。肺与大肠为表里,且又为肾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里相顾,故奏功如神也。(《临证医案伤寒辨证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