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合并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与方法、经验

养生之家导读:恶性肿瘤骨转移在晚期癌症病人中比较常见。那么,中药合并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与方法、经验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方术内容】

①支持治疗:采用帕米膦酸二钠(奥托康)60mg+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滴4小时以上。每半个月用药1次。

②中药治疗:在应用上述方法的同时配服中药汤剂,基本组方:熟地15g,寻骨风15g,补骨脂10g,骨碎补15g,肉苁蓉10g,党参12g,黄精12g,丹参15g,当归15g,元胡15g,白芍15g,甘草10g。每日一付,水泡后浓煎至250ml,分2次口服。

【临床疗效】

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有效率为61.1%,且随疼痛改善,其功能障碍得以缓解或消失。

【治验点评】

恶性肿瘤骨转移在晚期癌症病人中比较常见。尤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中发生率高达66%~85%。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功能障碍,部分病人合并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生机理主要为癌细胞侵及骨骼,在体液因子刺激下,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疏松溶解加快,发生溶骨性骨破坏,甚则导致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的浸润以及所产生的疼痛递质如前列腺素、乳酸、肿瘤坏死因子及生长因子等致痛介质和炎性介质引起疼痛。帕米膦酸二钠是一种双膦酸类药物,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转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使药物吸附在骨小梁表面,直接阻挡破骨细胞对骨的溶解破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溶骨性骨破坏有直接作用。此外还作用于甲状旁腺相关肽、前列腺素E2、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及生长因子等,对成骨型骨破坏亦有较好的疗效。恶性肿瘤发病部位虽异,但晚期病人依照中医理论其病机基本相似,属正虚邪实。正虚以肾虚、脾虚为主。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得以补充。若脾不运化,脾精不足,肾精亏虚,则骨骼失养,骨质脆弱。邪实以邪毒内结、血瘀阻络为主。“不通则痛”。又“肾生髓”“精血同源”,血液运行有赖肾精的蒸腾,气化推动。若肾精不足,气化不利,血失流畅,脉道涩滞而致瘀血内阻。故本方以益肾健脾为主治其本,活血祛毒为辅治其标。方中熟地、寻骨风、补骨脂、骨碎补、肉苁蓉补益肾精;党参、黄精健脾益气;丹参、当归、元胡活血祛毒、通络止痛;白芍酸苦,甘草味甘,酸甘化阴,苦甘合用,能补阴血。二者合用,能缓急止痛。全方共奏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祛邪逐毒、缓解疼痛之功。所以,在临床中,我们应用帕米膦酸二钠配服中药汤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对患者生存质量亦有明显改善,安全方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