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结核,中医学称为“瘰疬”,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中老年人亦有之(多因迁延所致)。本病多因气血亏虚,气郁痰凝,结聚于颈项部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淋巴结所致。
起病缓慢,初起有不规则的发热,时有盗汗,局部可触及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或软或硬的淋巴结。初起多单个如豆大,继而渐大,串状,一般不化脓,少数化脓后皮肤转为暗红,溃破后流出黄水,夹有败絮状物质,常此愈彼起、反复发作。
结核散
【组成】蜈蚣30条,全蝎100g,白芥子15g。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分成30包。每包均分为2份,每份打入一个鸡蛋搅匀,蒸熟后食之。每日早、晚各一份,3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个疗程,肿大淋巴结即消失。效著。
【功效】利气化痰,消肿散结。
【主治】颈淋巴结结核。

壁虎散
【组成】活壁虎1只,生鸡蛋1个。
【用法】将生鸡蛋用镊子轻轻敲一个小孔,直径约1cm×lcm,用镊子将活壁虎放入鸡蛋内,外用蛋壳封住孔口,涂以泥土密封,烘干后去壳(以不焦枯为度)研细末,瓶备用。每日服壁虎蛋1个(粉末约30g)。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扶正,拔毒,散结。
【主治】颈淋巴结结核。
虎冰散
【组成】壁虎30g,冰片2g,煅珍珠3g。
【用法】先将壁虎用清水洗净,焙干研为细末,过筛(40~60目),高压消毒,再放入冰片、煅珍珠(磨细)拌匀即得。用时,根据窦道大小,选适当引流条与本散拌匀,置入窦道中,每日更换1次。一般用药20~30天即可治愈。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生肌。
【主治】颈淋巴结结核形成的窦道、瘘管。
夏枯草汤
【组成】壁虎粉(冲服)1.5g,夏枯草(或土贝母)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每次冲入壁虎粉0.75g后服之。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瘰疬未溃者。
瘰疬散
【组成】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3g,日服3次,以温开水送服。或水泛为丸,如上法用之。
【功效】搜风通络,解毒散结。
【主治】瘰疬未溃者。
野菊归芪汤
【组成】野菊花30g,黄芪、夏枯草各20g,丹参、当归、金银花、连翘各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瘰疬已溃者。
皂角子散
【组成】皂角子100粒,硇砂8g,米醋500ml。
【用法】用米醋浸前二药一昼夜,然后文火煎煮,焙干,或放烘箱内烤干,研粉。分成60等份。每日早晚各服1等份,白开水送下。
【功效】解毒消肿,散结消瘰。
【主治】瘰疬(颈淋巴结结核)。
【附记】周仲瑛经验方。多年使用,疗效显著。
蜈蚣散
【组成】蜈蚣30条,全蝎、僵蚕、穿山甲珠(代)各30g,浙贝母、牡蛎、金银花、伸筋草各50g,黄芪、海藻、夏枯草各60g,地龙、白术、玉竹各15g。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5~10g,日服2次,温开水吞服。
【功效】清肝健脾,通络散结。
【主治】各型瘰疬(颈淋巴结结核)。
【附记】刘玉璋方。①用散剂便于服用,利于缓消渐散,不伤正气。一般疗程以3~6个月为限。同时本方可随症加减。或加用药引煎汤送服。②效果:治验甚多,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