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配方——
·阿硼酒·
【配方】阿魏、硼砂各30g,好白干酒360ml。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纳入猪膀胱内,再将白干酒注入,然后将膀胱口扎紧,待用。
【功用】温通逐水,顺气消胀。
【主治】单腹胀。
【用法】外用:取贮药猪膀胱缚于患者脐部,令其仰卧,待药酒被完全吸收为止。不应,第2日如上法再敷之。
【附记】引自《医学文选·祖传秘方验方集》。方名为编者拟加。验之临床,确有卓效。
救急药酒·
【配方】上肉桂、公丁香各15g,北细辛、砂仁、豆蔻、罂粟壳各10g,樟脑125g,汾酒500ml。
【制法】将前7味研细,置容器中,加入汾酒,密封,浸泡1周后,过滤去渣,瓷瓶收贮备用;或灌装在5ml玻璃瓶中蜡封口备用。
【功用】醒神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暑月贪凉饮冷,过食瓜果生冷以致腹痛、呕吐、泄泻、头痛、恶寒、肢冷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5~10ml,温开水送服。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验之临床,确有卓效,一般1次,最多3次即愈。中病即止。
·屠苏酒(一)·
【配方】厚朴、桔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制川乌、白芷各8g,大黄、广皮各10g,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g,威灵仙、甘草各5g,冰糖520g,白酒3200ml。
【制法】将前16味加工成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和冰糖,隔水加热煮沸后,密封,静置24小时后,过滤去渣,装入瓷坛贮存备用。
【功用】祛风散寒,理气消胀,健脾和胃,化积消滞。
【主治】风寒邪气侵犯胃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治疗与保健药酒》。验之临床,效佳。
苁蓉强壮酒·
【配方】肉苁蓉50g,川牛膝40g,菟丝子、制附子、肉桂、炮姜、肉豆蔻各20g,补骨脂(炒)、楮实子各25g,椒红、巴戟天(炒)各30g,木香、蛇床子各15g,鹿茸(炙)10g,白酒1500ml。
【制法】将前14味共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春夏5日),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益肝肾,聪耳明目,强壮筋骨。
【主治】肝肾虚损、腹胁疼痛、下元虚冷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兰陵酒·
【配方】沉香、郁金、木香各15g,当归50g,砂仁、陈皮、花椒各100g,杏仁200g,鲜生姜400g,面粉40kg,糯米面10kg,酒曲适量。
【制法】将上药共研末,和面粉、糯米作曲,如常法酿酒。
【功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心腹胀满冷痛。
【用法】口服:随时随量饮之,勿醉。
【附记】引自《鲁府禁方》。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茱萸姜豉酒·
【配方】吴茱萸100g,生姜150g,豆豉50g,白酒500ml。
【制法】将前3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备用。或将上药与白酒同煮至半,去渣备用。
【功用】温阳散寒,疏肝理气。
【主治】寒性腹痛。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不效再服。
【附记】引自《外台秘要》。验之临床,多效。
·虎杖桃仁酒·
【配方】虎杖根60g,桃仁9g,黄酒500ml。
【制法】将前2味共捣烂,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3日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破瘀通经,利湿祛风。
【主治】猝发腹痛癥结,痛不可忍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5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验之临床,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