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口服自拟疏风清肺汤,药物组成:荆芥、防风、蝉蜕、僵蚕、前胡、生石膏各10g,桔梗5g,苏子5g,炙紫菀10g。随症加减:咽痛加牛蒡子;鼻塞加辛夷花、苍耳子;大便干加全瓜蒌;夜咳明显加炙旋覆花;肺实痰多加葶苈子。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3次服。7剂为1个疗程。
【临床疗效】
治疗1周后,治疗128例,治愈92例,好转3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3%。
【治验点评】
感冒后咳嗽属于慢性咳嗽之一,有12%~15%的上感病人后遗有慢性咳嗽。临床上通常将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无明显肺系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本质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脱落,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肺脾常不足,易感外邪。如治疗不当,邪困肺经不得外泄,人里化热,致咳嗽反复发作,久咳不愈。所以治疗感冒后咳嗽应以疏风宣肺,清热止咳为主。方中荆芥、杏仁宣肺止咳,蝉蜕、僵蚕疏风解表,前胡、桔梗疏风宣肺化痰,苏子、炙紫菀化痰止咳,生石膏清肺热,诸药合用有疏风宣肺,清热化痰止咳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效果明显。对于小儿感冒后咳嗽不宜过早使用养阴敛肺之品,以免闭门留寇,致病邪不解或入里而形成变证。虽然感冒后咳嗽有自愈可能,但长时间的咳嗽会影响小儿的生活和健康,西药治疗有一定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