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木内容
采用百马汤治疗,剂量按年龄大小给药。15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
【临床疗效】
治疗120例,治愈92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7%。
【治验点评】
百日咳属于中医顿咳范畴,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且疗效显著。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内隐伏痰,风邪从口鼻而入袭侵于肺。侵袭肺卫,可见恶风寒发热等表证。若风邪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煎熬津液,酿成浊痰,阻塞气道,壅塞不宣,肺失清肃,以致肺气上逆而痉咳阵作。肺主气,气行则经络流通,如肺气壅滞,与痰液相并而不得外越,气机失调,血行不畅,故咳逆上气而颜面浮肿,面赤耳红,颈静脉怒张,弓背弯腰,涕泪交作,呕逆作吐,甚至二便遗出。如咳伤肺络,则见咯血、衄血。咳后作呕,有碍脾胃,运化失司,再滋生痰浊壅肺,又致痉咳,形成恶性循环,病程绵长不愈。两岁以下婴幼儿,由于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形气未充,神气祛弱,易见肺闭或痰热上蒙清窍的喘憋、昏迷抽搐等证。
百马汤为黎炳南教授治疗百日咳的经验方。该方由百部10g,马兜铃3g,炙甘草6g,大枣4枚组成。方中百部、马兜铃擅于降气止咳,对于痉咳连连之症颇有捷效。而症多起于体虚,久咳必伤肺气,若专于攻邪则重伤其气,此病势绵绵之因也,故对体虚者,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攻补兼施之法,是速愈本病之关键。方中用大枣、炙甘草即示扶正之意,唯马兜铃性寒而味甚苦,婴儿服之易吐,当以轻剂取效(3g),配用枣、草可调其味。体若寒虚者,更助以温补之品,则量小而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