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肾的生理与病理功能(2)

养生之家导读:“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南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4.肾主作强而出伎巧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所谓作强,是指工作能力的坚强,伎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巧。肾之所以主作强,出伎巧,是因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髓足则骨强,轻劲多力;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髓足则脑充,精明巧聪。故《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又《灵枢·本神》:“肾藏精,精含志。”说明志是在精的基础上产生的。李挺《医学入门》说:“肾藏精与志,精完则志壮……则强于作用。”唐宗海《医经精义》也提到:“精髓充足,伎巧出焉,志之用也。”这些都说明思维、记忆、精巧等活动,皆与肾有关。临床上肾虚病人或老年肾的精气不足。记忆减退、动作迟缓、步态不稳、不能耐劳等,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临床表现。

5.肾主骨生髓其荥在发

《素问·宣明五气》:“肾主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说明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由于其华在发,发又为血之余,而精与血是相互资生的,精足则血旺,血旺则发茂而光泽,虽然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脏。”《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卫气失常》:“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以上说明了脑髓、骨髓都是肾精所形成,精生髓.骨髓充盈,可以增进骨骼的坚强,耐久立而强劳作;脑髓充足,则髓海有余,聪明而多智慧。临床上如果肾精亏损,则骨髓生化乏源,影响骨骼生长,可致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脑髓不足则髓海虚.可有脑转而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

齿为骨之余,齿亦赖肾的精气濡养,因此牙齿的生长和坚固也和肾气有关,肾精充沛,牙齿坚固,不易脱落;若肾精不足,牙齿易于松动而不坚,甚则过早脱落。

6.肾主纳气以助呼吸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的作用以助呼吸。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主,但吸人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才能保持呼吸均匀,气道畅通,故《类证治裁·喘证》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主要靠肾中阳气的作用,肾的阳气充足,肺得温养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匀调,气体出纳正常;若肾中阳气不足,摄纳无权,气便不得归元而上浮,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动则气喘,呼吸困难等症。

7.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提到肾“开窍为耳”,说明了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如肾的精气不足,髓海空虚,耳失其养,便可出现耳鸣、耳聋等症。老年人由于肾的精气虚衰,故多见听力失聪。

二阴指前阴和后阴,前阴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后阴则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生殖功能尤为肾所主,因此肾的精气充盛,气化有度,排尿及生殖功能才能正常,临床上所见到的尿少或尿闭,以及性功能失常的阳痿、早泄、遗精等,都和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二至于粪便的排泄,也要受到肾的气化作用的影响,如肾的阳气虚损,气化无权,可以导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肾阴不足.也可致肠液枯涸,大便秘结。故《景岳全书·泄泻》中说:“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

8.膀胱为州都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也是参与津液代谢的脏腑之一,膀胱与肾直接相通.又有经脉相互络属,故膀胱与肾互为表里。人体饮入水液,在肺、脾、肾等脏的综合作用下,化为津液分布全身,而经过津液代谢后多余的水液,经三焦通调之道而下达膀胱,并由膀胱暂时贮存之,故为州都之官。尿液为津液所化,是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但尿液贮存在膀胱后,至一定程度,在膀胱气化作用下排出体外。临床上如果出现尿频、尿急,或为遗尿、失禁,或为小便不利、尿后余沥不尽,均属膀胱气化失常的表现。由于膀胱气化全赖。肾的气化功能,因此上述这些症状,也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