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注射液
本药来源于现代研制方。
【组成】丹参、降香。
【规格】注射液:每2毫升内含生药3克。
【用法】静脉给药:复方丹参注射液4~20毫升,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00~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或可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肌注,每日1~2次。一般以2~4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传统作用功效】用于胸闷、心绞痛等病症。
【禁忌】
1.不宜与抗癌药物合用。
2.不宜与细胞色素C配伍使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据报道,胡昌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效果较好。方法: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20例,治疗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流行性出血热所致低血压休克期越期率和少尿期越期率分别为11.7%和28.3%;而对照组分别为1.7%和3.3%;治疗组病死率仅为1.7%,对照组病死率高达15%。临床观察证明,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所致低血压休克期越期率和少尿期越期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2.治疗慢性肝炎
汤柏英等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患者112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6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2例,有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99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药物。效果:112例中,显效者58例,占51.8%;好转者41例,占36.6%;无效者3例,占2.7%。总有效率为97.3%。显效的58例中26例随访3~6个月,有3例旧病复发,再用本药治疗仍有良效。
3.治疗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脑栓塞、脑梗死)
据报道,李果烈等3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管意外患者,亦获卓效。方法:将复方丹参注射液从患侧颈动脉缓慢注入,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效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管意外患者30例,其中基本痊愈者1例,占3.3%;显效者8例,占26.7%;有效者20例,占66.7%;无效者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本组30例中,有语言障碍者22例,治疗后完全恢复者14例,占63.6%;好转者5例,占22.7%;无效者3例,占13.6%。总有效率为86.4%。
4.治疗梅尼埃病
本病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一般由肝肾不足,阴精亏损,阴火旺盛所致。笔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梅尼埃病41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症状消失,1年以上未见复发)30例,占73.2%;显效者(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复发较前明显减轻)6例,占14.6%;有效者(治疗后症状部分控制或减轻,复发时症状较前有所好转)3例,占7.3%;无效者(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用药途中,改用其他药物)2例,占4.9%。总有效率达95.1%。方法:取复方丹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3~4天即可收效。张平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用本药治疗梅尼埃病36例,治愈者30例,治愈率为83.3%。
5.治疗面神经麻痹
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一般认为属于“中风”之“中经络”。其病因病机由正气不足,营卫俱虚,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经络所引起。有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收到桴鼓之效。用法:复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为1个疗程。效果:用本药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65例,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30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3个疗程治愈者12例。临床实践证明,凡确诊为面神经麻痹患者,即使用本方,奏效迅速,恢复完全,无后遗症,毋需再用其他方法或药物治疗。周景艳用复方丹参液治疗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例,亦获满意效果。
6.治疗糖尿病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热、胃热、肾虚之别,但临床上常常三焦俱病,很难截然划分。有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患者78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70例,占89.7%;有效者5例,占6.4%;无效者3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方法:复方丹参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早、晚各1次,1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即可收到显著效果。高静洁51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患者120例,效果满意。用法:将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液中,静脉滴注。
7.治疗偏头痛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与遗传和素质等因素有关。有人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患者85例,其中显效者(症状消失,半年内无复发)63例,占74.1%;有效者(头痛及伴随症状显著减轻,或缓解后3个月至半年内未见复发)20例,占23.5%;无效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缓解后1个月内又复发)2例,占2.4%。总有效率达97.6%。用法:取复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本组有效者用药最短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一般用药2~3天即获明显效果。
8.治疗酒渣鼻
中医认为,酒渣鼻多由胃肠积热,脾胃蕴湿,复感外邪,与湿热相搏,上熏肺脉所引起。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毫升,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静脉推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用本药治疗酒渣鼻患者36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红斑、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等皮疹消失,末见新的皮疹发生)27例,占75.0%;显效者(红斑、丘疹、脓疱消失,毛细血管扩张存在,红色变淡)8例,占22.2%;无效者(经治疗2~3个疗程后皮疹未见明显变化)1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另据报道,王练钧等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封闭,治疗酒渣鼻患者20例,亦获卓效。
9.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本病与肝脾两脏病变关系密切。从调整血液循环功能入手,改善局部病灶瘀滞状况和供血条件,促进出血吸收,恢复视力最为重要。有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121例,单眼患者120人,双眼患者1人,共122只眼;病程最短10天,最长345天;男63例,女58例。用法: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眼底出血全部吸收,静脉通畅,视力恢复至5.0以上,或较治疗前视力明显增进,并保持在视力表5行以上)65例,占53.7%;显效者(眼底出血基本吸收,静脉基本通畅,视力增进3~4行以上)32例,占26.4%;有效者(眼底出血有所吸收,静脉基本通畅)21例,占17.4%;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4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李建国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效果显著。
10.治疗颈椎病
根据中医理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观点,笔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颈椎病患者79例,经用药5~10次后,其中痊愈者(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58例,占73.4%;显效者(疼痛基本消失,症状部分消失)11例,占13.9%;有效者(疼痛及临床症状有所减轻)7例,占8.9%;无效者(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者)3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石庭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患者128例,效果较好。用法:取复方丹参注射液6毫升,在第5、6颈椎横突孔部位注射,并加颈椎拔伸手法数次,左右交替进行。
11.治疗小儿急性肾炎
谢意华91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患者24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2例,治愈率为91.7%。另有人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肾炎(急性期)88例,效果颇佳。用法:复方丹参注射液4毫升,加入5%葡萄糖1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88例中,水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1天,血压恢复正常平均为6.1天,尿蛋白转阴时间平均为12.8天,尿红细胞转阴平均为17.3天。总有效率为95.5%。远期随访65例,未见一例复发。治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12.治疗小儿肺炎
据报道,王香莲1应用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儿重症肺炎患者33例,疗效显著。患肺炎时,由于缺氧、酸中毒及病毒、细菌毒素对肺组织的作用,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及微循环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故能解除毛细支气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肺水肿,改善心肌缺血及组织器官缺氧,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防止植入血管束痉挛、栓塞和促进毛细血管网的再生、促进骨的修复有较好的作用。据临床报道,王肇祥采用血管植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89例,亦获满意疗效。
14.治疗斑秃
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及6号针头,根据斑秃面积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4毫升,从脱发部位中心进针,刺入皮下,然后沿皮下向四周推进,将药液慢慢注入。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球轻压局部片刻即可。每2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4天。结果: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局封治疗斑秃患者5例,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3例,2个疗程治愈者2例。祖国医学认为,血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如《外科正宗》所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作者认为,局封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可疏通头部的经络气血,调整神经与颅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使经络气血流通,达祛风养血之功能.
15.治疗银屑病
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0毫升,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皮损较大的进行期,呈点滴状损害者,并用蚤休25克,山豆根10克,白花蛇舌草30~60克,白茅根、生地、金银花、元参各30克,紫草、白鲜皮各15克;钱币(或地图)状并用生地、元参各30克,威灵仙12克,蜂房、白鲜皮、沙参、麦冬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银屑病患者58例,其中基本治愈者32例,显效者12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3.1%。
16.治疗声带息肉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每支2毫升。上海中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支,加生理盐水至20毫升,用402超声雾化器(上海合力医疗器械厂生产)雾化吸入,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结果: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声带息肉患者26例,其中痊愈者2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17例51。
17.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肠梗阻患者85例,均常规手术治疗,并于切口下缘置8号导尿管(给药管)1根。然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丹参、丹皮生药各1克)0.5~1毫升/公斤,加生理盐水250毫升(腹腔有感染加0.5%甲硝唑100毫升,阿米卡星0.4克);对照组38例,用抗生素(同上)加生理盐水。均于术中经给药管1次注入,术后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治疗组并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2克,枳实、厚朴、木香、乌药各10克,芒硝(冲)、青皮、陈皮各6克。湿热甚者加黄芩、败酱草。术后第2天或肠切除术后3、4天停胃肠减压后,日1剂水煎服。5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用1~6个疗程。结果:优,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例与24例;良,5例与4例;效果一般者,治疗组无、对照组6例;差,治疗组无、对照组4例。优良率:治疗组100%,对照组73.7%(P<0.01).
18.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本病46例分为两组各23例,均给氧、纠酸、降颅压、控制惊厥和用能量合剂治疗,液体量为60~80毫升/(公斤·日)。治疗组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毫升含丹参和降香各1克)4~6毫升,加10%葡萄糖液;对照组并用脑活素(每毫升含浓缩脑活素215.2毫克)4毫升,加10%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均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用1个疗程,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14例与19例;有效6例与2例;无效3例与2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未见明显副反应。
19.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组2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10%葡萄糖液20~30毫升,静滴,滴速2~3毫升/(公斤·小时),每日1次。并用硬肿油(含海普林软膏,液体鱼肝油、山莨菪碱)涂患处,药温约37℃,边涂边按摩,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对照组26例,用山莨菪碱1毫克/(公斤.日),加10%葡萄糖液20~30毫升,静滴,滴速2~3毫升/(公斤·小时)。两组均复温、补液、纠酸、补充热卡、预防感染、输血及对症处理。结果:两组分别治愈21例与19例(P≤0.05),死亡3例与7例。硬肿消退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0.治疗肾病综合征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液24~36毫升,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用2~4周。对照组22例,均用泼尼松1~1.2毫克/公斤,每晨顿服;4周内尿蛋白转阴,每周递减5毫克;平均用6~8周。结果:两组症状完全缓解例数分别为18例与10例(P<0.05);基本缓解5例与7例;部分缓解3例与5例。水肿消退平均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等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
21.治疗青光眼
据报道,何荔军等1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青光眼患者12例,效果显著。方法:复方丹参注射液16克,加入5%葡萄糖或500毫升右旋糖酐40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12例16眼,在停药后半月内复查。多普勒超声均提示眼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丹参酮能扩血管,用于治疗经手术或药物已将眼压控制正常,但视乳头血流仍灌注不良的青光眼患者,改善了微循环,从而保护了视野。这对提高青光眼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治疗小儿脑动脉内膜炎
周玉坤等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内膜炎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治疗及观察方法:治疗组42例,除根据感染病原治疗外,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6~10毫升,加入右旋糖酐40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2~4周为1个疗程,其中有28例配合脉管炎汤治疗。对照组40例,除抗感染药外配合用氟苯利嗪或羊角冲剂,2~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2例中,临床治愈者(症状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29例,占69.0%;好转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脑电图部分恢复)12例,占28.6%;无效者(用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1例,占2.4%。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0例中,临床治愈者18例,占45.0%;好转者18例,占45.0%;无效者4例,占1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右旋糖酐40混合静脉滴注治疗多发性脑动脉内膜炎患儿,不仅可以扩张脑动脉,同时还可以通过正负电荷的物理作用,使药物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并填平凸凹不平的血管内壁,防止红细胞聚集。本组患儿均根据《实用儿科学》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标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