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青:晒青是萎凋的最佳方式。它利用光能与
热能,提高叶温,促进鲜叶适度蒸发水分,使叶质柔软.叶细胞基质浓度提高,促进酶的活性.同时青气减退,香气显露等。传统手工晒青,在阳光较弱的下千克,晒青过程轻翻2~3次,保证晒匀。它要求目光弱,场所卫生通风,摊叶宜薄而且均匀。烈日下不宜晒青.以免日光灼伤鲜叶,发生红变和死青。近年来采用遮阳网(透光率50%~70%)全天候晒青。
当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暗,顶一、二叶萎软下垂,减重率5%~15%,即可移入室内。
热风萎凋:为了解决阴雨季节无法晒青的问题.采用热风萎凋槽、热风萎凋机或人工光源热风萎凋机进行。人工光源有:波长大于520纳米的黄色光、远红外光或近日光(光谱)等光源,光照力求一致。热风温度掌握38度以下,每20分钟左右轻翻一次,萎凋适宜程度以减重率来判断,各品种萎凋适宜减重率参照其日光晒青减重率即可。
萎凋(晒青)对乌龙茶品质影响关系很大,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决定摇青的轻重和凉青时间长短的重要技术指标。萎凋是鲜叶蒸发部分水分,使叶质柔软,便于摇青,同时提高叶温,有利于化学变化,如叶绿素破坏、青气减弱、香气显露等。不经萎凋的成茶青气重.味苦涩,汤色偏暗,品质差。
萎凋后的茶叶,经过0.5~l小时的凉青后,进入摇青作业。
③摇青与凉青
传统乌龙茶采用竹筛摇青.目前多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结构主要由摇笼、传动装置、机架和电机等部分组成,摇笼长2~3米,直径600~1200毫米,转速每分钟1~30转。摇青是乌龙茶的特有工序,也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摇青是将晒青后的鲜叶置于摇青机摇笼内,装叶量为简体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当摇青机带动鲜叶转动,叶片与摇笼、叶片间互相碰撞摩擦,叶缘和突出叶表的部分细胞受损,从而促进局部酶促氧化作用。在整个做青过程中,摇青和凉青(静置)是交替进行。通过摇青,叶柄叶脉中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慢慢扩散流向叶片,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片由软变硬,俗称“还阳”。经过静置凉青,叶表蒸发部分水分,叶子由硬变软,俗称“退青”。经过如此有规律的数次“动”和“静”的“还阳”与“退青”的过程(俗称“死去活来”).鲜叶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做青的原则是:摇青的时间由少到多;凉青的时间由短到长;摊叶的厚度由薄到厚。摇青时间与凉青厚度要根据品种、鲜叶的老嫩、晒青程度和天气灵活掌握。不同品种发酵难易有区别,铁观音品种难发酵.宜重摇;梅占、水仙品种易发酵,宜轻摇。同一品种.幼嫩鲜叶宜轻摇,偏老的鲜叶宜重摇;如果晒青重(减重率大),则摇青时间短;晒青轻.则摇青时间长。气温低,湿度大,茶叶失水慢,叶内化学变化慢,应重摇、薄摊凉(促进水分蒸发);而气温高,湿度小,茶叶失水快,叶内化学变化快,应轻摇、厚摊凉(保水);气温高,湿度大,宜多次轻摇。摇青适宜程度:前期摇青以青气变化判断为主,三摇后应根据不同品种,视青叶叶色、叶相、香气变化、发酵变化程度、水分含量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判断,灵活掌握(茶区俗称“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不同产区乌龙茶适宜的做青程度标准也不同,大多为叶色转为黄绿色,呈现出“青蒂”、“绿腹”、“红镶边”,青气消退,花香或果香显现,叶质柔软,即可杀青。
对如何掌握摇青的适宜程度.评断鲜叶萎凋和发酵的适宜与否,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一摸叶片。摸青叶凉青后的柔软度,若柔软如棉,并略有温手感为适度。二看叶色、叶相:在做青的进程中,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又转为黄绿、淡绿,叶缘及叶尖呈红色.叶表出现红点;叶侧脉的透明度.叶边缘形态变化等。三闻香气:鲜叶晒青后,青气有所消退,摇青时又散发出青草气;凉青时,青气消退.香气显露。在不断地摇、凉的过程中青气渐退,香气渐增,最后青气消退,显露花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