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吃安眠药的危害、禁忌及注意事项(2)(2)

养生之家导读:老年人一定要慎用安眠药物。由于机体对于安眠药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老年人服用安眠药的不良反应更大,身心健康会受到更大损害。

老年人胃肠对药物的吸收较慢,吸收后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进行得较慢,容易在身体内积累。以最常用的地西泮之类药物来说,据研究发现,如硝地泮,一般的半衰期(指药物在身体内的浓度从最高值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老年人其半衰期更长;肾脏的排出功能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从以上老年人生理变化的特点来看,服用安眠药后出现作用较迟,维持的时间较长,加上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所以用与青年人同样的药量,在老年人会出现很大的反应,这一特点在应用其他类药物时固然存在,在用治疗精神病的药和安眠药时更加突出,所以药量上就应该用得少些,特别是在开始时,一般应相当于青年人的1/3或1/2。不要连着用,因为大多数的安眠药容易成瘾,老年人更是如此。还有一点要注意的,老年人记性不好,听觉又差,眼睛又花,服什么药,什么时候用药要听得很清楚,最好别人代为照顾,才不会吃错药或者多吃药,这些对老年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1)安眠药不是“万能”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安定类药物,在药物学分类上属抗焦虑药(弱安定类药),其主要作用是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和紧张状态,并能松弛肌肉和改善睡眠,因此除了镇静、抗惊厥和焦虑外,临床上多用于催眠。安定类药物中常用的有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这类药物比传统的安眠药巴比妥类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安全范围更大,对呼吸抑制作用小,几乎无肝毒性,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等优点,但长期应用亦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甚至成瘾或产生戒断症状。

老年入睡眠多梦,常误以为失眠而求助于安眠药,但安定类安眠药对快波睡眠几乎无影响,因此亦不能使梦境减少,故安定类药物最适合的治疗对象是焦虑性失眠。服用安定类药物的老年人易出现嗜睡、轻微头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偶然还会致低血压、呼吸抑制、视力模糊、皮疹、尿潴留、忧郁、血细胞减少等症,因此患有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粒细胞减少、前列腺肥大、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用。

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不要违背他们的意愿强行撤药,这种情况下小剂量使用安眠药反而是必要的。需要减低用药剂量时,应该采取逐级递减的方法,防止引起睡眠紊乱或反跳现象。

(2)中药“安眠”效果好:用中药治疗老年人失眠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常用于镇静安神的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远志、合欢皮、磁石、朱砂等;用于治疗失眠症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如枣仁安神胶囊、沁元颗粒、活力苏口服液、乌灵胶囊等。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患者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不少患者在用药后逐步摆脱了对安眠药的依赖性,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表现为睡眠时间增加、熟睡时间长、梦少、醒后精神好等现象,且健忘、心悸、腰膝酸软等症也有改善。

乌灵菌具有利尿、补心神、治失眠等功能。天然的乌灵真菌产于地下深处,采集困难,资源珍稀。目前用人工培养的乌灵菌丝体制成的乌灵胶囊,其主要成分为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核苷类,并含19种氨基酸,不仅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且能改善记忆障碍,并有脑保护作用。特别适用于有心脑疾病的老年失眠者。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