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衰老的表现及变化_衰老的特征及常见症状

养生之家导读:衰老是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发的必然过程,它是复杂的自然现象,表现为结构和机能衰退,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人衰老的表现及变化.衰老的特征及常见症状。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体质方面的变化,亦称正常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的基础上,由于患某种疾病或由某种外来因素所导致的衰老过程的加速,亦称异常衰老。

引起异常衰老的原因很多,诸如遗传、疾病、中毒或精神紧张等。好逸恶劳、不爱用脑,常会使人丧失活力,从懒散无力到智力衰退,变成痴呆;酗酒过度,酒精侵蚀人体,促使细胞老化;厌世者,丧失人生乐趣,终日消沉,也促人早衰。相反,热情开朗,乐于为社会服务,有时代使命感的人往往能延缓衰老。

衰老是个漫长而又不平衡的退化过程,不可能由单一因素引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老年人的生理衰老与病理衰老往往很难区别开来,它们通常相互并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1.细胞的衰老变化

细胞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基本生命单位。细胞的衰老是人体各器官及其功能衰退的基础。细胞衰老的主要表现是:

①实质细胞数量减少,如脑、肾、肺、肌肉的细胞数在70岁时约相当于发育旺盛时期的60%。

②细胞内主要成分发生衰老变化,如细胞核失去光滑的轮廓;细胞核增大或缩小,有时变成双核;核内染色体不规则或聚积成块;染色体失常(过多或过少);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膨胀等。

③衰老色素,即脂褐素在细胞浆内积累,有的可占细胞体的大部分,影响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④细胞酶发生老年性变化,有的酶减少导致功能减退,有的酶增加导致功能亢进,使细胞功能失常。

2.细胞外组织的衰老变化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大大小小的空隙称为细胞外组织或细胞间质。间质主要有两种成分,即胶态的基质和埋在基质中的纤维。衰老使基质的水分相对减少,黏度增高,使细胞的营养交换发生障碍,从而影响人体的营养运输和代谢。基质中纤维数量和性质改变,使机体某些组织如皮肤弹性丢失,骨关节灵活性和动作幅度减退等。

3.人体结构组成的衰老变化

主要是细胞内水分下降,各种组织和骨骼占的比重减少,而脂肪的比重却增加。如75岁的老人与25岁的青年相比,人体的组织成分自17%下降至12%,相当于人体的组织细胞减少至30%;骨组织由6%降至5%;细胞内水分自42%降至35%(细胞外水分无变化);脂肪自15%增至30%。

4.身高、体重的变化

由于某些人体组织成分的减少,尤其是细胞内液体的减少,使老年人的体重有相应的减轻,这是正常现象。但有的老年人由于脂肪代谢减退,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发胖,使体重增加,则需注意防止超重。老年人由于脊柱、下肢弯曲,身高均略有下降。据日本的一项统计,从20岁到90岁,男性身高平均下降2.25%。

5.皮肤的衰老变化

皮下脂肪减少,皮肤松弛、弹性降低、无光泽、显粗糙、布糠屑、呈浅褐色。加上体内水分减少,使皮肤的皱纹增多和加深,皮肤变薄和萎缩。皮肤的皱纹最早出现在额部,以后在眼角、耳前、口角,最后在面部出现。皮肤的皮脂腺分泌减少,使老年人皮肤容易干裂。老年人的皮肤还会角化过度,在脚底、手掌出现“老茧”。人在50岁以后,在身体的暴露部分如前臂、手背和面部出现色素沉着而形成老年斑,或色素减少而形成脱色斑。有的会生长突出皮肤表面的老年疣。老年人皮肤的再生和愈合能力下降,受外伤后愈合减慢。一些妇女绝经后,面部会长出少量茸毛,这是由于体内缺乏雌性激素的缘故。

6.毛发、指甲和趾甲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头发变脆,色素脱失,因而使头发变白易脱落。老年人指甲和趾甲变脆变薄,有的还出现畸形、变色和脱落。

7.视力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眼球晶体弹性减退,眼部肌肉调节能力下降,因而近视能力明显减退,而出现远视(老花眼)。老年人眼球晶体发生退行性变化,不少人出现晶体混浊而发生老年性白内障,使视力减退,重者可能失明。人到中年以后,瞳孔逐渐缩小,瞳孔对光线的反应变弱,对黑暗的适应能力变慢,视野也普遍缩小,而感觉光亮的阈值提高。老年人眼角还可能出现一个白圈即老年环,其发生率50岁时为25%,60~69岁为54%,70岁以上达75%,这是一种类脂质沉着,对健康无影响。

8.听力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耳内的鼓膜混浊加重,加上老年听神经活力减弱,使老年人逐渐发生听力减退。老年人听力下降为进行性的,男性老人较女性老人明显。显着的听力减退常发生在60岁以上,主要是对频率为4000赫兹(指每秒音叉振动次数)以上的高频音丧失听觉。而对频率为250~1000赫兹的声音,一般到90岁时尚能听到。

9.嗅觉、味觉、疼觉、冷热党的衰老变化

①老年人嗅觉神经纤维数目减少,约有10%丧失嗅觉,更多的人有嗅觉减退的现象出现。

②老年人舌上味蕾逐渐减少,味觉功能减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食欲。

③老年人多数有痛觉和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减退等现象,因而造成易受异物撞伤、刺伤而不知觉,也有的易发生无痛性冠心病(如无痛性心肌梗塞)。

④老年人的冷、热觉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易受烫伤(如热水袋过热)和冻伤。

10.牙齿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牙齿咬合面的牙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磨损,牙本质向牙髓腔内增厚,牙髓腔缩小,加上牙龈退化、萎缩,使牙齿逐渐脱落,咀嚼消化能力削弱。依靠强化肠内消化以弥补咀嚼消化之不足,从而刺激了肠内菌群的发展,并出现了一些腐败菌和化脓菌。

11.心脏的衰老变化

50岁以后心肌细胞发生褐色萎缩(脂褐素沉着于心肌细胞中所致),使部分人心脏重量减轻。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心脏瓣膜钙化硬化,开启与闭合功能减退,并产生心脏杂音。从30岁起心脏排出量开始下降,平均每年约下降1%,到70岁时比青年人低30%~40%。心脏的潜力70岁为40岁的50%。

12.血管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血管弹性纤维收缩、断裂、消失,血管内膜常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中层常有钙质沉着,因而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阻力增加,易发生高血压和血管破裂。由于血管弹性减退等原因,老年人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的总循环时间在20~29岁时为47.8±2.67秒,70~79岁增至65.3±2.24秒。老年人毛细血管变脆,容易破裂出血而形成淤斑。

13.血压的变化

人从20岁至79岁,动脉收缩血压(即测量血压时的高血压值)逐渐增高。而舒张压(即测量血压时的低血压值)则一生变化不大。随着年龄增长,静脉压也逐渐增高。老年人对压力的感受性反应减弱,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变为坐位或立位时,血压下降)。

14.食管的衰老变化

食管平滑肌收缩减弱,蠕动波收缩和张弛的幅度变小,有时亦可能主动脉弓突出或颈椎骨质增生,即使无食管病变,也可能发生吞咽困难。

15.胃肠的衰老变化

胃肠道黏膜和平滑肌萎缩,分泌消化液和消化酶的能力下降,造成胃酸偏低或缺乏。加上胃肠蠕动力减弱,胃排空延迟,使老年人易发生消化不良或便秘。又因动脉硬化供血减少,容易形成胃黏膜病变,如糜烂、溃疡或出血。在消瘦的老年人中还易出现胃和其他内脏下垂现象。

16.肝胆胰腺的衰老变化

老年人肝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肝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减少,并有变性。肝脏解毒能力下降,代谢速率减慢,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肝脏代偿功能差,肝细胞损害后恢复慢。胆囊及胆管变厚、弹性差,胆囊常下垂,胆汁量减少而黏稠,并含有大量胆固醇,因而易发生胆囊炎和胆结石症。胰腺重量减少,位置亦有改变,胰岛细胞有变性,胰腺外分泌脂肪酶减少。

17.呼吸系统的衰老变化

由于肺和胸腔的老化,肺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而肺内残气量则增加。老年人经肺运送氧气进入组织的能力降低,29岁青年每分钟可输氧4升到组织中去,而70岁时只能输送2升。老年人胸廓常有变形,与呼吸有关的肌肉(肋间肌、膈肌)衰退,使呼吸运动受到影响。呼吸道黏膜的纤毛逐渐萎缩,活动力减少,使肺的清除功能减退;肺泡弹力纤维衰退,呼吸功能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频率增加,20~29岁男性每分钟呼吸14.4±0.9次,而70~79岁增至19.1±0.6次。老年人也常见呼吸节律不齐甚至短暂的呼吸暂停等现象。

18.血液和淋巴的衰老变化

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组织减少,红骨髓减少,黄骨髓增多,造血能力降低,至60岁时这种退化特别明显。红细胞的生成较白细胞的生成受影响更大。红细胞和血色素的减少,使老年人易发生贫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使老年人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而不易恢复。老年人能产生淋巴细胞的组织如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等减少,重量可减轻一半,使淋巴细胞总数减少。

19.神经系统的衰老变化

50岁以后人的脑神经细胞数目减少,细胞萎缩,细胞内脂褐质(老年色素)沉着增多,脑的重量下降6%~11%,脑血流量减少约16%。老年人记忆力尤其是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易疲劳,睡眠欠佳。老年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5%~30%,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动作协调能力下降。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调节能力,机械记忆力的减退可被逻辑理解力所代替,参考过去的经验,可对复杂的事物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因而老年人能维持较高的智力活动和一定的体力活动。

20.泌尿系统的衰老变化

50岁以后人的肾脏萎缩变小,肾实质约减小1/3,肾血流量减少47%~73%,尿的浓缩力和稀释力均下降,水分及电解质排泄较多,易发生脱水和酸碱中毒。由于肾脏贮备力很大,肾功能一般仍可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但如有重大病伤,则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老年人膀胱肌肉萎缩,容量减少,膀胱括约肌萎缩,尿道因纤维化而变硬,故常多尿,并易出现尿失遗。此外,男性常患有前列腺肥大而影响排尿。

21.男性生殖系统的衰老变化

一般50岁以上的男性睾丸萎缩和纤维化,体积变小,生成精子的能力逐渐下降或消失。但不少老年男性精液中仍有精子,不过数量大为减少,精子的活力下降。部分老年人出现阳痿,但并非因男性激素的减少,多为心理因素所造成。

22.肌肉的衰老变化

50岁以后肌肉弹性降低,力量减弱,易疲劳。70~80岁,手的肌力下降约58%,肌腱韧带萎缩,肌腱附着处甚至发生钙化、僵硬,使其动作反应逐渐迟钝。

23.骨骼关节的衰老变化

50以岁以后骨骼中有机物如骨胶质等减少或消失,使其骨质疏松,而矿物成分如碳酸钙减少,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增宽,使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肋软骨亦钙化变脆易断。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其附近常出现骨质增生,会影响正常行走,特别是上下台阶或蹲站起时感到困难,且易摔倒。

24.糖和脂肪代谢的衰老变化

50岁以后人的糖代谢能力下降,吃一定量的糖后,血糖浓度明显升高。而血糖浓度要恢复到吃糖前水平的时间延长,易得糖尿病。

25.蛋白代谢的衰老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蛋白代谢有明显改变,肌肉、脑、肝、肾和血液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有明显变化,如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降低,而球蛋白含量增高,20~29岁时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是1.38±0.03,而70~79岁时变为1.02±0.02。而且蛋白分子可随着年龄增加而形成大而不活跃的分子,积累于细胞中,使细胞活力降低。蛋白代谢的衰老变化,是人体功能衰退的重要表现。

26.能量代谢的衰老变化

人的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直至老年达到最底线。自10岁到90岁,平均每增长10岁,基础代谢降低3%。能量代谢减退,使老年人的活动能力降低。

27.适应能力的衰老变化

由于身体各脏器官的功能减退,储备能力降低,代谢过程减弱,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下降。如在体力活动中容易发生心慌气喘。在停止活动后,呼吸和脉搏恢复到原来水平的时间延长;对外界寒热的适应力也减弱,一般易患感冒。由于储备力降低,在年轻时易于应付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对老年人则会负担过重。老年人血压波动大,也与对体位改变的适应力减弱有关。但适应能力下降的速度与老年人过去所受训练及是否是积极从事有关活动有密切关系。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