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疗法,又称“点穴疗法”、“指压疗法”,是主要以手指按、压、点、掐人体经络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法流派。指针之称,源于明代。如《针灸大成·按摩经》称掐穴之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钱汝明序说:
“上世治婴赤以指代针之法也”由于指针疗法是以压住一点作为刺激方式,因而适合于操作在经络穴位上,且方法简便,与针刺穴位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广为临床所习用。不但推拿医生经常应用,而且针灸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遇到患者惧针,或某些危险部位,针刺有顾虑时,或施于禁针穴位,也常以指代针,使用指压穴位治疗疾病。
此外,其他医生在特殊情况下,一时来不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亦借用指压穴位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由于针灸的应用,要远比推拿广泛,再加上《针灸大成》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误解,似乎指压是针术的发展,是针灸的一部分。
然而,只要分析一下推拿与针灸这两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过程,我们就可以得出,推拿与针灸是两个互相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学科,指压是一种手法,与针灸的刺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从经络理论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原始的经络理论只有面和部位的概念,而没有现代经络中的点线状概念。如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灸经》中,只有肱、孺、跗等部位的描述,而无穴位的标定。《内经》中十二经脉虽有了穴位的标定,但仍保留了原始经络理论中范围较为广泛的部位概念,即经筋、皮部的理论。显然,这种定位较为广泛的部位概念,是适合指导推拿临床治疗,而不适合指导定点明确的针灸治疗的其次,推拿治疗不借助于器具,而砭石是人类生产力达到较高水平后的产物:从逻辑上分析,也必然得出推拿早于针灸的结论。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是“以针代指”,即针是人类手指的发展与延伸,而不是“以指代针”。此外,从古代文献看来,推拿与针灸早已成为二门各自独立的医术,不存在谁从属于谁的问题。《素问·异法方宜论》明确认为针灸、推拿的起源与人们的地理生活环境有关,砭石是东方嗜鱼盐地区人民多患痈疡而发明的;灸炳是北方寒冷地区人民野处乳食,易生胀满之润面发明的九针是南方多雾露地区人民嗜食酸腐,易生挛痹而发明的导引按跨是中央地区人民杂食而不劳,易生痿痹寒热而发明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指针疗法是以手法治病,从属于推拿的结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