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_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

养生之家导读:石门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是什么?别名归经、现代应用研究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别名】丹田、利机、命门、精露.

【出处】《针灸甲乙经》:石门,三焦募也.

【归经】任脉.

【定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2寸.

【释名】石,岩石,有坚实之意;门,门户本穴能治下腹硬块之石积病,并有绝孕之说,犹如石门不开.

【类属】三焦募穴.

【穴性】疏调肝肾、调理肠道、清利下焦.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小便不利,尿潴留,遗精,阳痿,闭经,带下,产后恶露不止,阴门瘙痒,功能性子宫出血,避孕(也能治疗不孕症).

2.消化系统病症食谷不化,泻痢不禁,胃下垂,慢性肠炎,阑尾炎.

3.腹部病症腹胀,腹痛,阴缩人腹.

4.其他病症疝气,中风脱证,高血压.

【配伍】配三焦俞治疗腹胀、腹水、癃闭配商丘治疗少腹坚痛、下引阴中配气海治疗下元亏损、崩中漏下;配大肠俞治疗大便不禁、肠鸣腹痛;配归来治疗疝气、少腹胀满、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不可过深,以免损伤小肠,膀胱充盈时也可被刺中,故针刺前宜先排尿;可灸;孕妇禁刺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三焦胀者,石门主之.

15.png

《备急千金要方》:心腹中卒痛,石门主之.

《千金翼方》:人中满,唇肿及水肿,灸中石门各百壮.

《类经图翼》: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

《循经考穴编》:久闭不孕者,灸之又能使宣通而又孕也.

【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泌尿、生殖系统病症

(1)尿路感染:《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期报道:一患者患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1周.取石门穴,针入1.寸左右,针感如触电般向前放射.治疗1次后,小腹坠痛、尿急、尿频减轻,2小时小便十余次;继针5次后症状基本消除.

(2)尿闭:《中国针灸》1984年第4期报道针刺石门穴治疗尿闭40例.针尖朝下方斜刺进针2寸,泻法,嘱患者意守本穴,用力排尿,术者按压少腹,小便即排,反复多次,待尿排净后拔针.每日次.结果:1次排出约300ml以上尿者3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

(3)避孕:《新中医药》1956年第11期报道:针灸石门穴为主避孕.进针时令患者三呼三吸,针行三进三退,进针1寸,左右捻转,不能直下(直下针不会使子宫位置改变),当患者感到腹部胀疼时留针约3分钟;针后加灸3~5壮;最后还要在足内踝上1寸灸3~5壮.隔3~5日再进行第2次针灸,大约需4~6个疗程,即可达到避孕效果.《黑龙江中医药研究资料汇刊》1964年第1期报道:对30名已婚、生殖能力正常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在月经后~4天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妇科疾病后,针刺石门穴,强刺激,留针15分钟同时用艾灸足内踝上1寸处.每日1次,连续7天.另对6名妇女单针阴交穴作对照(方法同上)结果:4年中,石门穴组怀孕4例,阴交穴全部受孕.《黑龙江中医药》1964年第1期报道:观察127名已婚并有生殖能力的妇女针刺石门穴的避孕效果,有效率为79%《中国针灸》

1991年第1期报道:针刺石门穴避孕32例.进针后泻法行针30秒,留针30分钟.

每月针1次(一般以行经完毕第1~2天为最佳针刺时间),连续3个月经周期.结果:均获避孕效果.

(4)助孕:《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第5期报道:一患者结婚3年余未孕(妻同居,未避孕),形体稍丰,胃脘不舒,食欲不佳.取石门、中脘穴,采用激光综合治疗仪激光笔治疗,配合针刺足三里.1个疗程后,小腹胀痛感大减,胃纳略好转;又经过1个多疗程后,不适感基本消除.3个月后来诊告知已怀孕.

2.消化系统病症婴幼儿腹泻:《中国针灸》1992年第5期报道:针刺石门穴治疗婴幼儿腹泻200例.先点按本穴1分钟,再行针刺(泻法)1分钟结果:全部治愈.其中,1次痊愈132例,2次痊愈48例,3次痊愈20例.

3.其他病症高血压:《内蒙古中医药》204年第1期报道:女性患高血压病3年,血压常年在180/100mmHg左右.取石门、关元、子宫穴,石门用1.5寸针直刺,得气后行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10次1疗程.结果血压降至150/90mmHg;巩固治疗1个疗程,痊愈.

【现代研究】

1.泌尿、生殖系统方面《中医药学刊》2003第9期报道:石门穴是历代医家传为禁针之处,针之无子,故有刺灸本穴可"使人绝子"之说.现代针灸临床实践表明:根据穴位的双向性和良性的调整作用,石门既可用于避孕,在治疗不孕方面也有效果.

《中国针灸》2003年第5期报道:针刺石门为主穴,三阴交为配穴,观察对健康女性生殖内分泌影响的作用规律.以电针维持刺激(断续波、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为度),留针15分钟,并行耳针30分钟.观察发现: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对卵巢性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性效应.提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消化系统方面《上海针灸杂志》199年第3期报道:石门穴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急性肠炎38例.石门穴注射庆大霉素万I,每天1次.与对照组32例口服苯丙醇胺(PPA)0.5g/次,每天3次比较治愈标准以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为准.结果:1天治愈者,穴注组27例,对照组5例;2天治愈者,穴注组、对照组各9例;3天治愈者,穴注组2例,对照组11例;4天治愈者,对照组7例.

两组疗效比较,穴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3.其他方面《中医杂志》1959年第9期报道:用针刺石门穴观察其对血压的影响.观察对象为25~40岁针灸石门避孕的妇女,针灸前先观察血压,针灸手法用强刺激手法,缓慢捻转进针,刺入后直至找到传向阴部麻木感为止,留针30分钟,针上加灸20分钟,用艾卷施行温和灸法.每天1次,连续7次为止,后再测定一次血压.经观察发现:石门穴有调节血压使之趋向正常化的现象,血压偏高的使之下降,血压偏低的使之上升,正常的则变化不大,即石门穴对血压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