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间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灵枢·本输》:"溜于行间."那么行间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出处】《灵枢·本输》:"溜于行间."

【别名出处】无

【穴名释义】气得行而通,滞得行而解.本穴为行走着力之处,其用着重泻法.泻之俾使郁气通行也犹云气得行,而病得间也,故曰行间.

【定位】在足大趾间动脉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支.

【归经】本穴属足厥阴肝经.

【类属】本穴为足厥阴肝经之穴,属火.

QQ截图20200206122351.png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第一二趾缝间,当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清肝泻火,血调经,熄风潜阳.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胸胁胀痛、少腹疼痛、疝气、小便不利、痛经、崩漏、带下、中风、癫狂.

【刺负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放散至足背部.可灸,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头痛、眩晕配百会、风池穴目赤肿痛配太阳、竹穴;口?配合谷、颊车、地仓穴;胸胁胀痛配支沟、期门穴;少腹疼痛配三阴交、维道穴;疝气配维道、归来穴;小便不利配中极、膀胱俞穴;痛经配中极、地机穴;崩漏配隐白、三里、三阴交穴带下配带脉、三阴交、阴陵泉穴;中风配风府、百会、四关穴;癲狂配人中、百会、丰隆穴;足跗肿痛配内庭、侠溪穴.

【临床应用】眩晕、癔症、高血压病、中风、、肋间神经痛、急性痉挛性腹痛、急性乳腺炎、前列腺术后尿血、原发性青光眼、鼻出血、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