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庭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灵枢·本输》:"溜于内庭."那么内庭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出处】《灵枢·本输》:"溜于内庭."

【别名出处】内廷《千金翼方》

【穴名释义】穴在第二、第三趾之间趾蹼部,地位隐蔽,犹如门内之庭堂也.本穴之下为"厉兑","兑于《易经》为口,为门本穴犹在门庭之内也.又其所治,有关于内也.于体则庭,于用则内,故名"内庭".

【定位】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分出的趾背神经分支处

【归经】本穴属足阳明胃经.

QQ截图20200206122351.png

【类属】本穴为足阳明胃经之荥穴,属水.

【取穴方法】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背,当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第二、三趾间的缝纹端,赤白肉际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清胃泻热,通腑化滞,通络止痛.

【主治】热病、齿痛颊肿、咽喉肿痛、口?、鼻出血、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

【刺灸方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胃热证的面口疾患配合谷、少商、商阳穴;足背肿痛配解溪、八风穴;胃腑热证的胃痛、吐酸配梁丘、中脘穴;湿热壅滞的泄泻、痢疾和阳明腑实的腹胀、便秘配天枢、上巨虚穴【临床应用】牙痛、内收肌损伤、小儿吐乳、面神经麻痹.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