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门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那么殷门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出处】《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殷门主之."

【别名出处】无

【穴名释义】殷,盛也,中也,厚也,言地势之中且厚也本穴在承扶穴之下、委中穴之上,两穴直线折中处,其处肌肉丰盈本经脉气由此而出,故名殷门.

【定位】在肉郄下六寸(《针灸甲乙经》).

【解剖】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外侧有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干.

【归经】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QQ截图20200205145308.png

【取穴方法】俯卧.在大腿后面,当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疏经络,强筋骨,壮腰膝.

【主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股后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方法】直刺1.5~3寸,针感似闪电样传导至足跟.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应用】腰脊、下肢疾患配肾俞、委中、昆仑穴.

【临床应用】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