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针灸甲乙经》:"狂仆,温溜主之."那么温溜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出处】《针灸甲乙经》:"狂仆,温溜主之."

【别名出处】逆注、蛇头《针灸甲乙经》,池头《针灸资生经》

温留《下金翼方》地头《针灸全书》

【穴名释义】喻经脉之气至此穴如温水而溜过,故名温溜.

若握拳视此穴处肌肉(桡侧腕伸肌)隆起如蛇头.

QQ截图20200203165330.png

【定位】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少士为小儿,大士为大人)《针灸甲乙经》.

【解剖】在桡侧腕伸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

【归经】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类属】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

【取穴方法】屈肘侧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阳溪穴上5寸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清泻阳明,消肿止痛,安神通腑.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牙痛舌肿、鼻出血、腹胀、肠鸣、腹痛、癫狂、癫、项强、肩背酸痛.

【刺灸方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

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配伍应用】五官疾患配合谷、风池及五官邻近的穴位;肠鸣腹痛配曲池、天枢穴;癲狂、癫痼配四关、丰隆穴;项强、肩背酸痛配曲池、外关穴.

【临床应用】肱骨外上髁炎、食指感染、习惯性便秘、腮腺炎、口腔炎、舌炎.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