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太平圣惠方》:"气海俞一穴."
【别名出处】无.
【穴名释义】气海为脐下纳气之处,上合于肺,与后天呼吸之气,息息相关.本穴与任脉之气海穴相应,而为之俞,俗称男子以气为主,因男子以腹呼吸,以气海主持纳也故名之为百气转输之处,有培元补肾之功.
【定位】在十五椎下,两旁各寸半《资生经》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三四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深层为第三四腰神经的肌支.
【归经】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卧.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ド旁开1.5寸处取穴(见图).
【作用与功效】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腰肯酸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痔漏。
【刺灸方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有触电感向臀及下肢放散.可灸,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配伍应用】腰背酸痛、下肢痿痹配肾俞、委中环跳足三里穴;妇科疾患配肾俞、关元、三阴交穴;痔疮出血配承山、二白穴.
【临床应用】肾及输尿管结石、坐骨神经痛、腰痛、偏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