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俞穴的作用与功效_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养生之家导读:大肠俞穴系大肠在背部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大肠俞穴的作用、准确位置、取穴方法与针刺方法。

大肠俞

【出处】《脉经》:"大肠俞在背第十六椎."

【别名出处】裂结窬《医心方》

【穴名释义】系大肠在背部之俞穴,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转输,输注之所,因而得名.

【定位】在十六推下,两旁各寸五分《针灸甲乙经》).

【解剖】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四、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深层为腰丛).

6.png

【归经】本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类属】本穴为大肠的背俞穴.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卧.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约与髂嵴高点相平(见图).

【作用与功效】通肠调腑,强壮腰膝.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痔漏、腰背酸痛、下肢不利、痿软.

【刺灸方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或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肠俞穴局部酸胀,扩散至髂关节,以治骶髂关节炎;或向外斜刺2~2.5寸有麻电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以治坐骨神经痛.可灸,艾柱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配伍应用】通肠调腑配天枢、上巨虚穴;腰腿疾患配肾俞、委中、昆仑穴.

【临床应用】肠梗阻、急性肠炎、痔疮、便秘、腰椎间盘突出、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荨麻疹.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