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升提散
(1)处方:升麻、五倍子各5g,石榴皮10g,枳壳3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5~10g,以黄芪15g水煎浓汁(每取适量药汁)调和成膏状,搓成饼,贴敷脐中,上盖纱布,胶布固定。
每3~5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
12.补中散
(1)处方:升麻、黄芪、柴胡、党参各10g枳壳15g,麝香0.3g。
(2)方法:以上方药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以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
治疗时嘱患者平卧于床上,取麝香0.15g纳入脐中,再用药膏贴敷其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三味散
(1)处方:川椒、乌头、白及各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每取3g以纱布包裹,纳入阴道中。自觉腹中发热即为有效,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治疗期间禁房事。
14.提宫散
(1)处方:制川乌、制草乌各30g,白及6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筛,混合均匀。每取药末1.2g,盛入绢制小袋内(袋约拇指头大小)做成烟荷包式样,袋口用衣线绕1圈,留一段5寸长的线头,可使袋口收放,然后放入阴道后穹窿处。每天1袋,留6~8小时取出。
15.桃仁丸
(1)处方:桃仁、枯矾各30g,轻粉、当归、藜芦、铜绿、五倍子各3g,冰片0.5g,五味子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以雄黄为衣。每次放入阴道1丸,然后用带线纱球堵塞,翌日抽出。药丸于阴道内逐渐吸收,若有掉出,可再上1丸。上药后有时可引起阴道黏膜上皮脱落。在数次上药后阴道上端紧张度可增强。
16.乌皮丸
(1)处方:乌梅肉、石榴皮各15g,白芷、枯矾各9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分为6丸。每日上药2丸,上药前不必冲洗阴道,连续上药6天。停药后1周左右,药渣可成管形排出。
17.阴挺丸
(1)处方:铜绿12g,雄黄、五味子各15g,煅白矾180g,桃仁30g。
(2)方法:将各药分别研成细末,次将铜绿和煅白矾2昧合并再研,最后将全部药物混合。另取酸荔枝、蜂蜜各30g,放火上熬煮滴入水中成珠状时,将上药拌人,搓成丸,每丸12g用时将药丸放入子宫后穹窿、侧穹窿或膨出最厉害部位,每次1~3丸,放入后休息2~3天。
18.蓖麻饼
(1)处方:新鲜蓖麻子(带皮壳)45g,熟烟4.5~6g,好烧酒适量。
(2)方法:将上药混匀润湿,捏成药饼。以之贴敷脐下关元穴,用绷带扎好,采用膝胸卧式,当子宫开始收缩时改侧卧屈膝式。敷3~5小时,3~5次为1个疗程。
19.药袋方
(1)处方:皂角刺(去皮,炙黄)、细辛、大各1.2g,半夏1g,蛇床子1.3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筛,装入绢袋,如手指大小。治疗时将药袋放入阴道内,每日换2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