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治法选萃】
1.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少腹胀,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曲泉主之。女子不孕,阴暴出,经水漏,然谷主之。妇人淋漓,阴挺出,四肢淫泺,心闷,照海主之。《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
2.妇人胞下垂,注阴,下脱,灸侠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极。《千金要方》卷三十。
3.阴挺出,阴跷、曲骨、照海、大敦、太溪三壮。《针灸集成》卷二。
4.彭氏应用针灸治疗子宫脱垂68例。取肾俞、次修、环中、百会与提托穴、气海、关元、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公孙,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需治疗2~4个疗程。结果:经2~4个疗程的治疗后,68例患者中,I度子宫脱垂38例,治愈34例,无效4例。Ⅱ度子宫脱垂23例,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5例。Ⅲ度子宫脱垂7例,治愈1例,好转3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3.5%,总有效率为82.3%。(彭明华:上海针灸杂志(5):9,2001)。
5.王氏等针灸并用治疗子宫脱垂70例。取穴:子宫、气海、关元、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刺法:嘱患者排空尿液后,仰卧位,剌子宫、关元穴时,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2~3寸,行提插补泻手法的补法足三里、三阴交穴时直刺1.5~2寸,行提插补泻手法的补法,百会穴行平刺1~1.5寸,用平补平泻法。双侧子宫穴用6805-1型电针仪通电20分钟,余穴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法取穴:神阙。在针刺上述穴位的同时进行灸法,于神阙穴处用纯净干燥的食盐敷脐,使其与脐平,上置大艾灶施灸,当患者稍感灼痛时,更换艾灶,每次灸7~9壮,使整个腹部有温热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70例中,Ⅲ度脱垂6例,Ⅱ度垂直26例,I度脱垂38例;经1疗程治疗痊愈者22例,经2疗程治疗痊愈者26例,经3疗程以上治疗好转者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1%,随访半年无复发。(王宛彭等:长春中医学院学报(4):26,2002)。
【按语】
针灸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轻、中度脱垂的患者疗效较好。针刺腹部穴位前,应使患者解尽小便。针刺前先把脱于阴道外的子宫推入阴道,针刺时垫高臀部,针刺后卧床休息半小时,或作胸膝卧式20分钟,或放入子宫托、或束带,可以提高疗效。针刺期间应避免负重、过久下蹲。禁房事,注意卫生,防止继发感染。如身体过于衰弱,或有慢性咳高嗽、便秘者,宜先调治,待其治愈后,再针对本病治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