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一生从出生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生理过程,可以按年龄划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及老年期,但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可因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的影响而有个体上的差异。
围绝经期是每个妇女一生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生命阶段。半个世纪前,妇女的平均寿命仅约50岁,多数妇女在生育期结束后不久即先后去世,因此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营养状况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保健事业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妇女的平均寿命已延长至75~80岁,我国则为7l岁左右。1990年,根据有关的人[I调查,全世界50岁以上的妇女约为4.7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2亿。据统计。全世界不同地区妇女绝经的平均年龄为50岁,绝经后妇女将继续生活20~30年,这段时间约占妇女整个生命期的1/3。
虽然绝经后妇女的某些生理功能已经逐渐衰退,并正在向老年期过渡,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更年期忧郁症、老年性痴呆等往往在此时开始出现;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妇女对社会及家庭正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不少人在事业上正处于顶峰时期。因此,如何使这些具有丰富的生活、工作和社会经验的妇女,避免、减轻或推迟某些症状所引起的干扰,预防疾病的发生,使她们身心健康,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聪明才智,对社会及家庭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广大更年期妇女的迫切心愿,是社会进步、国家民族兴旺的需要,也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20多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已使医务工作者能够从生物学、生理学、神经内分泌学等方面,较清楚地阐明女性青春期、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从而正礴地认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各种临床表现及老年期某些疾病的起因;并且运用科学知识及现代药学、药理学、医学检验学等方面的成就,对围绝经期的妇女进行成功有效地检查及预防性处理,从而推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产生不良影响的出现。目前,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正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