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1.患者张某,女,53岁,主因头晕、耳鸣、失眠2个月余于2009年12月17日初诊。发现血压波动变化已15个月余,一直服用卡托普利、拜新同,每日各1片。因近期家里事物繁忙而出现血压波动明显,自诉下午血压高,在150/95mmHg左右。就诊时神清,面容憔悴,语言流利,夜寐多梦,月经每2个月行1次,色黑有块,纳可,大小便尚可。查体:24小时动态血压显示:昼夜血压平均值均偏高,白昼血压平均值149/9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30/80mmHg,昼夜血压节律消失。舌紫黯,有瘀斑,脉弦涩。
(1)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素体虚弱,生化之源不足,天癸将竭,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面容憔悴,语言流利,夜寐多梦,月经每2个月行1次,色黑有块。
(2)中医诊断:眩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围绝经期高血压。
(3)治疗结果:用针刺处方一针刺2天后,即刻血压症状好转;针刺10天,血压稳定、失眠症状好转。10天后,血压水平一直在110~120/75~80mmHg水平,面色渐荣润,余无不适。
2.患者孙某,女,60岁,于2004年2月9日就诊。主诉:失眠1个月。患者1个月前因左下腹烧灼感就诊于我市某医院,经B超检查示:输卵管增粗,予以输液治疗,4天后患者出现失眠,彻夜不寐,并伴有烦躁、多汗、头痛,纳呆,经多种中西医治疗无效。患者于58岁绝经。查体:神清合作,形体适中,面色晦暗,心律齐,心率78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舌红少苔,脉沉细、弦数。
(1)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年过半百,绝经前后,肾气已衰,天癸已竭,冲任虚衰,肾阴亏虚而致失眠、烦躁、多汗,血不上荣而致头痛,脾胃虚弱,故而纳呆,面色晦暗,阴虚火旺.故舌红少苔,脉沉细、弦数。
(2)中医诊断:脏躁,肾阴不足。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3)治疗结果:在用针刺处方二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以滋阴补肾安神清虚热。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情绪稳定,头痛消失,食欲好转,睡眠时间较前延长,但易醒。又经过10次治疗后.患者可以安然入睡,醒后无疲乏感,纳可.出汗正常,无烦躁,临床治愈。
【按语】 围绝经期妇女因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伴随一系列FI主神经紊乱,影响妇女生活质量。中医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中强调整体观点.综合辨证、调理.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女性其月经、孕、育、胎、产等无不以血为生理基础,血液的化生又与脾胃和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女性患者,其经历着从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时期,肾中精气逐渐亏虚,先天之本阴阳平衡失调,相继出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理改变。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等可表现为眩晕、不寐、月经不调等证。石学敏院士以人迎为主穴的治疗方法,正是立足于病在血脉的病因病机而设。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胃可以迎受地气,杨上善日:“喉结两箱,足阳明脉,迎受五脏六腑之气以养人。”故本穴可以补益后天之本.具有调整机体阴阳、调和营卫之气的功能,使血脉通利.正常运行。后天之本渐盛则先天之本亦得到滋养,相应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曲池穴与四关穴泄热潜阳,配合谷与太冲穴共同辅助人迎穴达到血脉通利的作用;三阴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之可补肝肾、息肝风、运脾胃.调理脾、。肾、肝=三经经气,此穴对女性患者尤宜。在人迎穴调整机体阴阳的前提下,诸穴合用共奏补益后天之本、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之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