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用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养生之家导读: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常用的外治方法有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那么妊娠恶阻用中药贴敷管用吗?

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也称“子病”“病儿”“阻病”等。本病是妊娠早期最常见的证候。而发生呕吐者,则有轻、中、重之分。轻度者,仅在晨起时出现恶心及流涎或轻度呕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中度者,不限于晨间、饭后或闻异味后随时可吐;重度者,多持续性呕吐,可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现代医学认为,妊娠呕吐的发生多与激素的作用、胃肠道的输入冲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有严重痛经者,剧吐发生率增高。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虚、肝热、痰湿等致使胃失和降,冲气上逆,而发为恶阻。如脾胃虚弱,或孕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而受孕之后,经血不泻,冲脉之气较盛,而冲脉隶属于阳明,冲气上逆犯胃;或肝经郁热,肝胃不和。受孕之后,阴血养胎,肝血更显不足,肝气并冲气上逆犯胃;或素有痰湿停蕴,或脾气虚弱,湿浊不化,痰湿停留,冲气夹痰湿上逆犯胃等原因,均可致胃失利降而为呕吐、恶心。

妊娠恶阻的诊断依赖于病史、症状及化验室检查。一般轻度者无需治疗,中度者可用中药或外治法,重度呕吐难以经口给药时则可采用外治法配合输液等。常用的外治方法有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那么妊娠恶阻用中药贴敷管用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贴敷疗法

(一)敷脐法

1.适应证妊娠恶阻之脾胃虚弱型。

2.操作方法半夏15g,砂仁3g,白蔻3g。将上药粉碎,过80目筛。另取老姜半斤,捣取汁一小杯,用生姜汁调和药末如糊状备用。药糊不宜过稀,以免流失。临用前,先用生姜片擦患者脐孔发热,再把药糊涂敷脐孔上,外用纱布、塑料纸覆盖,胶布固定,每天用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3.疗法特点脐又名神阙穴,内及脾胃,为任脉所主,系连胞宫,与任督脉相表里,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因任、督、冲三经气相通,内连十二经、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用中药敷脐可使药物作用在热力作用下,通过脐部直达病所,达到和胃降逆止吐之效用。

4.注意事项

(1)做好意念引导,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起到镇静安神、疏通经络的作用。

(2)饮食易消化,富含营养,少食多餐。

(3)患者取仰卧位,贴敷时需暴露脐部,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敷药随调随用,勤换药。

(5)注意用药反应,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痒、有灼热感时,可缩短敷药时间,严重者停用。

5.临床应用

李荣香以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按比例调成稀糊状,再用文火熬成膏状,待其温度降至40℃左右时敷脐。治疗妊娠呕吐50例,效果满意。

(二)敷内关法

1.适应证妊娠恶阻之脾胃虚弱型。

2.操作方法将前臂放一平坦处,用75%酒精反复涂擦内关穴,以皮肤发红,触之有温热感为宜;再用艾条雀啄灸约5分钟(以皮肤承受热力为准),后将姜片或捣烂之姜泥外敷内关穴2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若该处有瘢痕不宜灸者,则可用塑料纸敷盖姜片或姜泥后,以绷带外固定,用热水袋热敷,水温以80℃~100℃为宜,并用姜汁滴舌尖。

3.疗法特点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穴,具有理气降逆、安心养神、镇静止痛之功效。生姜性辛微温,入肺脾胃经,降逆止呕,散烦闷,开胃气。生姜外敷内关穴止呕之效明显,且简便易行,实用性强。

4.注意事项

(1)配合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外敷药物要捣烂、碾细、拌匀,敷药后加强观察,注意有无水肿、过敏等现象,以免出现水疱、皮肤破损、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的不良后果。如皮肤易起丘疹、水疱的患者,慎用外敷疗法。

(3)注意调好药物干湿程度,以便不易流出、易于黏着为度。若药物变干,则应随时更换,或加调和剂调匀后再敷上。

(4)敷药尽量对准穴位,要清洁敷药部位皮肤,以利药物发挥功效,皮肤感染者忌用。

(5)某些药物一旦引起局部皮肤的灼热、、红、瘙痒、起疹、发泡时,及时停止用药或更换药物,对症处理。

5.临床应用曾苑红采用中药穴位外敷治疗妊娠呕吐,取春砂仁20g,烘干,研碾成细粉,将细药末与蜜糖调为膏状,敷于天突穴及双内关穴,固定敷贴,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均可止吐。

(三)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

1.适应证妊娠恶阻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

2.操作方法

(1)穴位敷贴:取公丁香、砂仁、半夏各20g研磨成粉,用姜汁调成糊状后,以文火熬成膏状,分别敷于中脘、神阙、双侧足三里及内关,每天更换1次。

(2)耳穴埋豆:取双侧耳穴膈、神门、肾、脾、胃、肝,用王不留行籽1粒分别贴压于上述耳穴,早、中、晚各按压1次,每次15分钟,2天更换1次。用药疗程为7天,治疗1~2个疗程。

3.疗法特点穴位贴敷是依据经络学说选取穴位贴敷药物,起到刺激腧穴和药物在局部吸收,发挥药理作用。贴压耳穴,刺激耳郭上的相应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和脏腑阴阳,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4.注意事项

(1)餐前30分钟敷贴,贴前应清洁双手,按摩耳郭、耳垂至发红发热,探查耳穴,选择阳性反应点进行贴敷。

(2)如有药籽脱落,则重新选穴进行贴压按摩,每天揉压耳穴。

5.临床应用邵光等以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呕吐80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输液的对照组相比,痊愈率与显效率分别为45.0%和40%。优于对照组。

张春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对76例妊娠剧吐患者进行治疗。除耳穴贴压外,将药物研成细末,用生姜、酒等汁调成糊状直接贴敷穴位,能有效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食欲,凸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

张丽苹观察住院的88例妊娠呕吐的孕妇,采用双侧耳穴(胃、脾、交感)埋豆按压,联合茱萸调生姜汁双侧内关穴贴敷。结果:观察组的呕吐发生率降低。

养生专题

中老年女性怎样冲洗阴道
中老年女性怎样冲洗阴道
冲洗阴道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卫生习惯,对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下面问您介绍中老年女性怎样冲洗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