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方组成】干姜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煮制方法】将干姜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白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作用与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适应证】适用于脾肺虚寒,心腹冷痛,恶心呕吐,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纳差乏力,肠鸣腹泻,咳嗽痰稀,形寒背冷等。
【粥义解说】干姜,又名淡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入药。
中医认为,十姜性味辛、热,人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之功。本品辛热,人脾肺而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故可治疗脘腹冷痛,寒饮咳喘。《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名医别录》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镇吐作用,并有健胃和驱风作用。
生姜、干姜两者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的不同,其性能也有异。生姜辛微温,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兼可温中止咳,调味及解表剂中多用;干姜辛热,燥烈之性较强,而长于温中回阳,兼可温肺化饮,多用于温里剂。干姜粥可温补脾肺、散寒止痛,凡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脘腹冷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呃逆泛酸、肠鸣泄痢、纳差食少、肢软乏力、寒饮伏肺引起的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小便清长等,皆可选用。
【注意事项与禁忌】1.干姜粥用于脾胃虚寒病人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持之以恒,方能收到明显疗效。
2.干姜粥秋冬季节服食较为适宜。
3.阴虚、实热及孕妇慎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