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的风味特点与品鉴_经常喝的好处与功效

养生之家导读: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么黄山毛峰的风味特点与品鉴_经常喝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下面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史备清跸处;

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

嫩荚新芽细拔挑,趁忙谷雨临明朝;

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阵鸣镳。

由来贵诚不贵伪,磋哉老幼赴时意;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观采茶作歌》·清·爱新觉罗·弘历

物种基源

黄山毛峰为一种雀舌形细嫩烘青,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的汤口、冈村、杨村、山岔和洽舍等山地上;特级黄山毛峰则产于风景区境内的桃花峰的桃花溪两岸的云谷存、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黄山出名茶历史悠久,在宋贡茶中就有“早春英华”“来泉胜金”出歙县之说。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在他的经营下,黄山毛峰渐负盛名。黄山毛峰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风味特点

黄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山峰,峭壁连云,悬崖摩天,苍郁劲松,破石而出;飞泉瀑布,点缀其间。缥缈的烟云,时常在这里汇成浩瀚的云海奇观,为我国名山之首。产在其间的黄山毛峰芽叶肥壮匀齐,白毫显露,形如雀舌,成茶色泽嫩绿,微黄亮润,泛象牙色,带金黄色,香郁味醇,回味甘甜,耐冲泡。

黄山毛峰的品鉴

品鉴项目  标准

嫩度  嫩毫显露,芽似尖峰

条索  稍卷曲,形似雀舌

色泽  绿中泛黄,且带有金黄色的鱼叶

净度  匀净

香气  嫩香如兰,韵味馥郁

滋味  甘醇鲜爽,回味甘甜

汤色  清碧微黄

叶底  黄绿鲜嫩,均匀成朵

茶中营养

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对饮茶者的需要量来说,有的虽是微不足道,但“涓涓之水可成江河”,常饮便能积少成多,对身体必然有益。这里还要提及,从营养学观点看,茶的档次高低、价格贵贱,除了色、香、味不同外,其营养价值大致相同或相差无几。一般来说,超精制的茶,因其加工过程中导致营养素破坏,还不及粗制茶或原茶的营养含量。鉴于此,人们在选购自用茶叶时,大可不必追求高档、高价品,以选购普通的大路茶更经济实惠些。有道是:“粗茶淡饭分外香。”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茶中药理

咖啡因的含量高与低:咖啡因具有升华的特性,采用加温灼烤法,可以直接获得针状咖啡因结晶物,由此可以达到快速、简便地鉴别真假茶叶的目的。茶树新梢芽叶是制成茶的原料,它是成茶品质的基础,茶叶品质的好坏,芽叶嫩度是关键。咖啡因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而它的含量又和鲜叶嫩度呈正相关。所以,咖啡因含量高低,可作为茶叶嫩度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正常加工情况下,制茶过程中咖啡因含量变化不大,故茶叶品质的级别高低,也与咖啡因含量高低呈正相关。

养生功效

人体消化道的免疫功能,与消化道的微生物区系组成有很大的关系。消化道中有益细菌与有害细菌种群数量的起伏,决定着肠道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当肠道中有益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多时,它可以分泌乳酸和醋酸,以抑制肠道中有害细菌的繁殖,从而免除肠道疾病的发生。因双歧杆菌对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对及时排除毒胺、粪臭素、硫化氨等有害物质,对保护肝脏、脑和心脏等重要生命器官,均具有重要作用。双歧杆菌还可以使亚硝胺等致癌物质数量减少,并激活体内吞噬细胞的功能,以增强抗癌能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在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种群数量反映人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特别反映人体对消化道疾病的抵抗能力。研究证明,饮茶可使消化道内双歧杆菌增殖并促进其生长,同时对其他肠道内有害细菌具杀伤和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因此,饮茶对改善人体消化道的细菌结构、提高肠道疾病的免疫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名人与茶

唐诗僧皎然与茶

茶与佛教关系极为密切,古时不少高僧通晓茶事,唐代诗僧皎然就是其中之一。他写过不少茶诗,其中论及茶效的一篇名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曰:“超人遗我剡溪名,采得金芽爨金鼎。青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诗僧把浙江嵊县产的剡溪茶比作长生不老的“琼蕊浆”。这虽有些夸张,但也写出了诗僧三次饮茶后提神、清脑、益思的感受。

传说故事

黄山毛峰的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1621一1627),新任黟县县令熊开元春游黄山,由于迷路,夜晚便投宿在一个寺庙中。寺僧敬客以茶,此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奇妙的是,沸水冲泡,热气绕碗一圈后,会移至碗中心,然后腾然升起,呈白莲花形,幽香满室。熊开元问寺僧,得知此茶名“黄山毛峰”。熊开元离寺时,寺僧又赠予茶一包、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告诉他,只有用黄山泉水冲泡这种茶,才能得见白莲花奇景。

熊开元回到衙后,同窗旧友太平县令来访,熊开元就用这种茶来款待他。太平县令大喜,为邀功请赏,即将此茶进呈皇上,但试验之下,未见有白莲花的奇景出现,犯下了欺君大罪。此事牵连到熊开元。熊开元被急令诏到宫中,得知是没有用黄山泉水冲泡的缘故。

于是,熊开元请求回黄山去取泉水。皇帝同意后,熊开元立即星夜疾驰,另行取来黄山泉水和茶,并当场煮水泡茶。群臣为这位小小的县令捏着把汗,都提心吊胆地注视着茶杯。只见杯中水汽冉冉升起,在杯口旋即上升,约离杯口一尺处,即见旋转成圈,像一朵白色莲花挺立杯上,蔚为奇观。接着白雾逐渐散向四方,像片片白云,在微风中飘落。

皇帝大喜,说:“确是神茶神水!”朝中文武百官有的欢呼,有的歌颂,都说这是皇帝恩泽所致,洪福所感。那种肉麻和媚态,熊开元看在眼里,恶在心头。当下皇帝降旨,熊知县官升三品,并赐红袍玉带。

熊开元手捧袍带回到住处,想起同窗自作聪明,自食恶果,又株连自己;皇帝为了观看白莲花,竟要杀死下属;群臣们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竟然都千百万计地奉承阿谀。熊开元心中的鄙视、愤恨之情油然升起,久久不能平静。想想黄山茶何等高档,它与圣洁的天泉水融合一体,形成白莲奇观,而那些混浊的井水、河水就难以配合。茶的品质尚且如此清高,更何况人呢?于是他看破了世态炎凉,从心底敬慕寺僧的淡泊清雅,于是丢弃官服玉带,离开驿馆,直奔黄山,在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意即行正志高。

据说现今云谷寺路边的檗庵大师塔基遗址,就是这位正志和尚的坟墓。每当人们品尝黄山毛峰时,总会带着缅怀之情谈起这个美丽的传说。

相关内容

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