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语与郑声的区别于鉴别

养生之家导读:​《伤寒论》中云:“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成无己释云:“谵语由邪气盛而神识昏也,郑声由精气夺而声不全也。”

《伤寒直解》中云:“实则严语者,阳明燥热甚而神昏气乱,故不避亲疏,妄言骂詈也;虚则郑声者,神气虚而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即《素问》所谓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是也。”“谵语”为阳证实证的表现,郑声为阴证虚证的表现。但无论“谵语”“郑声”,总不外是大脑的官能性病变。

根据临床经验,阳明证在高烧、便秘、谵语的时候,往往可随便通、热退而谵语即消失,这就是所谓实证;如小承气汤证的“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大承气汤证的“谵语,有潮热,屎硬”,调胃承气汤证的“胃气不和,谵语”,都属于这一类。《活人书》中云:“郑声由于虚,宜用温药,白通汤主治之。”《伤寒论》里还有“柴胡桂枝汤”治“亡阳谵语”的记载,可能即是虚证的郑声。

陆渊雷云:“盖阳明谵语,其声充实有力,常与昏睡之鼾声惧起,呼之难醒,或竟不醒,既醒亦不遽昏;少阴郑声,则低弱无力,断续不成词句,呼之遽醒,可以应答无讹,而转瞬即复昏蒙,此谵语郑声之大概也。然鉴别阳明少阴,总当脉证互参。”是的,“谵语”“郑声”同为大脑神经的紊乱现象,究竟为虚为实必不能割裂脉证,而片面的判断,即如三承气汤证的“谵语”,都有其主症存在,并非单凭其谵语而判断虚实的。甚至还有的用虚实来分辨“谵言”(醒而胡言)“独语”(无人自语)“狂语”(大声扬言)“言乱”(语无伦次)“语言不休”(语言不稍休止)等种种,都是徒滋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