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射部位要准确,注意前后器宫,防止误伤膀胱与直肠。
2.针尖刺入须达到要求深度,注药前一定吸抽观察有无回血,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以防发生血管内凝血。如抽吸时有回血,该点就不注药,注射器及药品均要另换。
3.操作要轻巧,要防止弯针和断针。
4注射治疗后嘱病人一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并禁房事。如有咳嗽、便秘应及时给予治疗。
5注射治疗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6.注射时如抽有尿液则应停止注药。
7注射完后应护送患者回病房休息,并严密观察反应,注意病人血压、脉搏、体温之变化。如出现明显反应,应及时给予处理。
8在第二次治疗时,要先询问第一次治疗的反应,并注意检查上次注射部位有无血肿及溃疡,如有则不宜注射。
9注射要达到应有深度,不可将药液注在膜下。如将药液注在粘膜下常可引起粘膜坏死及溃疡。但粘膜表面外用则安全。
10术前应解尽小便
11由于药品稳定性较差,故药品不宜存放过久,最好用时新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