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有:“291-3”注射液、枳壳丹参注射液、当归明矶注射液、1%石炭酸溶液、无水酒精、明矾甘油等。运用这些药品进行注射时必须确地注射到宫旁的韧带,绝勿误注在膀胱壁、直肠壁附近或输尿管附近,以免引起生殖道瘘管。
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注射治疗中以“21--3”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副作用较轻。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38医院六年来共疗五千余例,福建省治疗三千余例的经验,远期疗效达60%左右。我们在72年至74年问亦本方法治疗三千余例,最近我们对瑞金县叶坪公社和会昌县麻州公社两地,进行了“291-3”注射液治疗子宫脱垂远期疗效的调查,这两个公社均于73年开展这项治疗,绝大多数治疗的患者均系农村劳动力,经过四年的劳动考验,远期疗效仍旧较好,叶坪公远期有效率达60,25%,麻州公社为58.82%。
两个公社的治愈率分别为:38.46%和32.35%。
关于“291-3”注射液治疗子宫脱垂的机制,福建省医药研究所已经做出了临床及实验研究,指出:“当注射液直接注射于在体子宫侧韧带,除立即引起子宫明显的收缩活动增强外,经一定时间,局部发生性坏死灶,炎症细胞浸润与异物反应,肉芽组织增生与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收缩。我们认为注射液注射后,子宫产生明显收缩上提作用,以后由于侧韧带瘢痕收缩对子宫起了牵拉和固定作用,而达到治疗子脱垂的目的。”根据“291-3”注射液治疗子宫脱垂的机制,要提高疗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射部位要推确:在宫颈外侧注射,左右共六点(如时间2、3、4和8、9、10六点),根据宫颈的解剖,应将药物注射在宫颈耻骨韧带、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等几组韧带内,疗效才更明显。如药物未注射在这几组韧带内,则疗效差。②适当增加注射点:最初于宫颈两侧仅注四点,以后增至点、八点等。我们所采用的是共注射十点〔左右各五点),这样,子宫周围的韧带均因形成瘢痕而收缩,使子宫上提。当然,注射点过多病人的反应(副作用)也就较大,故不宜无限增加,我们根据子宫周围的解剖特点,认为10个注射点是最适宜的。③注治疗后应配合上托治疗:上托的时间应选在注射“291-3”注射液半个月以后,过早上托可因阴道侧壁注射点的无菌炎症灶被托压迫而形成溃疡和感染。过晚上托则影响疗效。所以我们定为注药半个月后至一个月内上托为宜。④注射治疗后应严格配合休息,我们暂定注药后休息一个月。⑤巩固治疗:应于治疗后的一、三、六个月,分别再行“91-3”注射液注射,可以巩固疗效,提高治愈率。⑥配合其他综合措施,如适当注意营养,辅以中药的扶正固本,补气升陷的药品如补中益气汤等)。
总之,“291-3”注射液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花钱少,不需要特殊条件,公社、大队、合作医疗站均可施行,对月经及生育无影响,效果也尚好故我们运用它来作为中西综合治疗的基本措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