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围绝经期常见心理问题
围绝经期同现的心理异常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生活事件的影响
围绝经期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衰老、精力不足、退休或下岗、子女成人或成家立业、亲人病故等均可影响生活质量,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各种心理异常症状的出现。
2.个性特征
有研究发现某些人格特征与围绝经期出现的心理异常有关。这些人格特征包括较严重的神经过敏症、自责自罪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及内向性格的人。
3.激素水平的改变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5一HT浓度下降,从而导致5一HT的水平降低,造成抑郁心境的产生。雌激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改变。另外,卵巢功能的减退,会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亢进,其结果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心理异常主要表现为:
(一)抑郁状态
在情绪低落的基础上,有些人可出现思维和行为的抑制,表现出能力和精力减退、迟钝、内心受挫感、自责自罪感、无助感及自杀观念和行为等。
(二)焦虑状态
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或大脑一片空白、兴奋易怒、肌肉紧张、疲乏、睡眠障碍等。
(三)偏执状态
自我封闭、固执、敏感多疑或出现妄想,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
(四)神经衰弱
精神易兴奋,脑力和体力易疲劳;易激惹、易烦恼和易紧张;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等。
(五)躯体症状
潮红、潮热、出汗、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腰背关节痛等。
三、诊断
主要根据在围绝经期发病,并有围绝经期特有的躯体症状基础上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表现。
四、治疗原则
(一)心理治疗
可采用认知疗法和放松疗法,以帮助患者应付生活中的压力和改变对生活事件的看法。
(二)对症治疗
抗抑郁的药物如百忧解、多塞平、苯乙肼和抗焦虑的药物如安定、艾司唑仑、氯氮平等。
(三)激素补充疗法
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可明显缓解潮红、潮热、出汗、心慌、气短、头晕、乏力、性交不适等症状。
一、预防为主
首先应从青少年开始,加强体质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如果体弱多病,个性极端,具神经质,则容易加重围绝经期综合征。其次,对围绝经期女性要进行教育,使她们了解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对由于内分泌变化而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作详尽的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顾虑,以及各种消极情绪,以免症状加重或迁延,形成恶性循环。
二、有病早治
女性50岁以上是许多疾病发生的高峰期,临床症状一般是疾病的信号,不能把围绝经期出现的一切症状都认为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应及时去医院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随访,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以免误诊,贻误治疗。
三、正确对待
对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者,只要对其生理反应正确认识,学会适应,即使有点症状,如能积极投入社会生活中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一般毋需求医,也能顺利度过围绝经期。诸如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和乐观情绪,合理安排生活,根据个人体力和脑力,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育锻炼,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友谊和交往,勿使自我孤独。此外,家庭和社会都要充分理解围绝经期女性,从各方面给予恰当的关心,是顺利渡过围绝经期的外部条件。
四、药物治疗
为解除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可在心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帮助下,适时地用些药物,如情绪以焦虑为主者可用安定5mg,每日2次或3次;睡眠不好,可用硝基安定5~10mg或舒乐安定1一2mg,睡前服;以忧郁为主者可用多虑平50mg每晚睡前服用,谷维素10~20mg,每日3次,有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必要时(如有心动过速者)应用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不但可减轻心悸,同时有抗焦虑的作用。对严重围绝经期综合征给适当剂量的雌激素治疗,可以明显见效。至于安全方面,主要在于选用何种制剂、疗程和剂量的问题,不要以为雌激素可能致癌,就因噎废食。根据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恰当的雌激素制剂,小剂量、阶段性的应用,可减轻症状并改善全身的状况,而且安全可靠。由于围绝经期生理反应和代谢的特点,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补充钙剂。
![]() |
|
---|